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丞

秘书丞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员二人,辅佐秘书令典尚书奏事,职权甚重。魏文帝黄初(220—226)初,分秘书立中书,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秘书右丞孙资为中书令。而秘书长官改称秘书监,专掌图书典籍,设丞一员,多由秘书郎迁任,四百石。以后魏文帝欲用何桢为此职,而秘书已有一丞,遂以何桢为秘书右丞。后复省为一丞。西晋武帝将秘书并入中书省为秘书局,罢秘书监,称此官为中书秘书丞,成为秘书局的长官,六品。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复置秘书监,丞仍为次官。负责典籍图书的管理和整理校定。为清要之官,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出任者多为士族高门,在东晋南朝则多为侨姓高门,当时称为“天下清官”,亦称作“第一官”。南朝宋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八班,陈五品、秩六百石。在北魏时多参领著作事,主修撰国史及起居注,并得参预议定礼仪制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五品上,北齐五品上。隋朝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位其上,遂降为佐官。唐朝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秘书省为兰台,遂改称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天授(690—692)初,改秘书省曰麟台,又改称麟台丞,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奉仪郎代此为新寄禄官,复于秘书省置此职,为职事官,员一人,参领省事,从七品。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置。金朝沿置,正六品。元朝称秘书监丞,员二人,从五品,由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之。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时,始置秘书丞,晋沿其制,为秘书令或监之副。南朝宋、齐秘书监,梁、陈秘书省皆置秘书丞,为监之副,北朝的北魏、北齐也皆置秘书丞,隋沿其制。唐宋秘书省置监、少监、丞为主官,以监为长三者共掌省事。参看“秘书省”、“秘书监”条和《晋书·职官志·秘书监》、《宋书·百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

猜你喜欢

  • 天文观生

    流外官名。隋始置视祲生,属秘书省太史曹,掌昼夜在灵台观察特殊天文气色。唐沿置,改称天文观生,从天文生转补,员额九十人,流外七品,经八考入流。

  • 典书坊

    官署名。北齐东宫始置,设庶子四员、舍人二十八员,领典经坊,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隋朝东宫沿置,设右庶子二员,舍人、通事舍人各八员,录事二员,主事令史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舍人为管记

  • 外城巡警总厅守卫所

    同“内城巡警总厅守卫所”,参见该条。

  • 弘文馆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改原修文馆而置,隶门下省。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之事。武则天垂拱(685—688)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中宗神龙元年(705)避太子讳,改

  • 给事狗监

    官名,汉置,掌养天子之狗。《汉书·李延年传》:“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狗监中。”注:“师古曰:掌天子之狗,于其中供事也。”官名。汉代少府所属,见《汉书·李延年传》。掌同狗监。参见“狗监”。

  • 法部

    官署名。清末中央司法行政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刑部设。掌全国司法行政,办理朝审、秋审事宜,复核大理院死刑案件,监督京外各法司。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参议均各一人。下设承政

  • 县门下循行

    县门下吏名。东汉时郡府置门下循行,是郡府中一种低级散吏,位次书佐。县廷亦置之,《汉官》记洛阳佐吏有循行,不冠门下为称。汉制郡国惟门下有巡行,则洛阳县循行必为门下之职。晋代县亦置门下

  • 振旅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陈沿置,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 三门白波发运司

    官署名。宋朝初年置,掌黄河三门至汴河水运,漕运陕西粮谷以供京城,设发运使一人,下设催促装纲、催纲、提辖等属。后改三门白波提举辇运司。

  • 大理寺右寺副

    参见“大理寺左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