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赤
蒙古语,意为掌驿站者。元代文献中通常指驿站或站官。元代的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方到吉利吉斯(今叶尼塞的上游),西南抵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南接安南、缅国。陆站用马、牛、车、轿及步行,水站用船。辽东又有狗站。站官大站有驿令与提领,小站只有提领。交通枢纽之地并置脱脱禾孙以检查乘驿人员。除中央统辖机关外,驿站并得受地方之提调,初由本处府、州、司、县官兼管,元至十一年(公元1274年)定各站均直隶于路。
蒙古语,意为掌驿站者。元代文献中通常指驿站或站官。元代的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方到吉利吉斯(今叶尼塞的上游),西南抵乌思藏(今西藏地区),南接安南、缅国。陆站用马、牛、车、轿及步行,水站用船。辽东又有狗站。站官大站有驿令与提领,小站只有提领。交通枢纽之地并置脱脱禾孙以检查乘驿人员。除中央统辖机关外,驿站并得受地方之提调,初由本处府、州、司、县官兼管,元至十一年(公元1274年)定各站均直隶于路。
官署名。辽朝为南面官,会同元年(938),皇都更名上京,置留守司,统领上京军民政事,治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置留守行临潢府尹事、副留守、判官、推官等职。金朝于熙宗天眷元年(1138
唐代铨选制度中一种打破年限制而选拨人才的办法。其科目主要有开元礼、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一史、三史,明习律令等,与科举的科目相同。科目选由吏部主持,应试者必须是有出身或前资官,不限选数。考试合格者即予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员额二人,分掌东西推鞫事务。所谓东西推,就是把京城百司及诸州分成东西两个部分,各以侍御史一人掌之。知西推的侍御史同时处理赃赎、三司受事时作为御史台的代表,号称副端;知东推的侍
幕府的僚属。唐黄滔《黄御史公集·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
县分职诸曹之一。隋代县有士曹,置士曹倥,至唐改称“司士佐”,参见该条。
官名。尚书省外兵曹长官通称,亦称外兵郎中。三国魏始置,属五兵尚书,六品。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分设左、右外兵郎。东晋南朝并为一官,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秩六百石。北魏与左、右外兵郎并置
官名。清朝“内三院”之职官。崇德元年(1636)设。位大学士之下,共五人,计内国史院二人,内秘书院一人,内弘文院二人。协助内三院大学士掌院事。入关后人数历有增减。顺治八年(1651),定其品秩视侍郎。
国民参政会的成员,由国民党政府遴选。见“国民参政会”。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八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① 让位。《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尚书·尧典序》:“(尧)将逊于位,让于虞舜。”②辞职之婉言。《晋书·王祥传》: “累乞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