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笔帖式

笔帖式

满语官名。意为办理文书、文件之人。后金天聪五年(1631)设六部时由“巴克什”改称。为清朝中央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地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内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之低极官员,通过“考除”“考选”、“调补”从八旗满蒙、汉军人员内任用。此外,尚有缮本笔帖式、掌稿笔帖式、额外笔帖式等名目。


官名。掌管翻译章奏文籍等事。此名蒙语为“必阇亦”,满语为“巴克什”。清朝入关后汉语译为“笔帖式”。起初是文职官员的赐名,到康熙年间,各部、院衙门都设笔帖式,有翻译、缮本、贴写等名目,掌管满汉章奏文籍等事,其品级有七品、八品和九品。笔贴式是音译,其义译是“文书官”。见《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及各部。

猜你喜欢

  • 亭吏

    吏名,旧名负弩,后称亭长,或谓亭父,掌乡亭、都亭、县亭的书信邮递及捕盗贼等。后代废亭置驿,亭吏遂改称驿吏。《后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注:“《风俗通》曰: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

  • 管长

    见“卒长”②。太平天国前期军中正职官。设于女营,即两司马之职,官阶为第十六等。每一卒长辖四管长,按东西南北编排,每军一百人,自前一军至中八军四十军共四千人。其系衔如前一军前一东管长,前八军前二十五北管

  • 相典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丞相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参见“典乐”。

  • 虎翼军指挥使

    官名。宋代兵制,百人为都,置正副都头。五百人为一指挥,置指挥使、副指挥使。宋代军队的指挥使。类似现在加强营的营长。见《宋史·兵志四·河北河东强壮》。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拣雄武军弩手立为上铁林,其次为下铁

  • 签枢

    签书枢密院事省称。

  • 广储司郎中

    官名。清朝内务府广储司之职官。额设四人,位总办郎中下。其中二人管银库,兼管皮、瓷库; 二人管缎库,兼管衣、茶库。

  • 钧台

    监狱名。夏代后期设置,见“夏台”。

  • 左右侍伯中大夫

    官名。见“前侍伯中大夫”。

  • 禀文

    见“禀”②。

  • 饱卿

    光禄卿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光禄(卿)为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