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编译馆

编译馆

教育部直属机构。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六日公布的《教育部编译馆规程》规定,编译馆的主要职掌为:一、撰述高深书籍;二、译述学术的专门名著;三、审查教材、教具和科学器械。设馆长一人,常任编译员十二人,特约编译员若干人。同年七月一日公布《教育部编译馆办事细则》,规定本馆分置本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美术工艺、农林职业八股,各股设主任一人为主官。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置国立编译馆,为编译教学用书的机关。设馆长一人,专任编审二十人,编审员十五人,特约编审十五人,致力于各科名词的审定,同时编审中小学教科用书。至于大学用书,则另有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办理。

猜你喜欢

  • 祠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祠部郎”互称,为尚书省祠部曹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定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禋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

  • 理藩部编纂局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掌酌拟、编纂调查有关的办法、条规。置正管股、副管股各一人等。内外蒙古等地殖产、边卫事项。

  • 招抚使司

    官署名。宋置,为招抚使的官署,简称招抚司。宋招抚使不常置,宋太宗时李顺起义,特设川峡招抚使,掌招抚讨伐之事。北宋末年对金战争中,有时在金的统治区设招抚使或招抚处置使,负责收复失地,如张所曾任河北西路招

  • 前校令丞

    官名。见“左校令丞”。

  • 职事学录

    宋朝太学职事名,即前廊学录。参见“学录”。

  • 右威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置为右威卫长官,一员,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宫禁宿卫,督其属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辽朝亦置,为加官。

  • 大宪副

    明朝按察副使之别称。

  • 直事郎

    官名。①西晋省直事曹长官,六品。②北魏置,职掌、隶属不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上。值班的郎官,《后汉书·朱晖传》:“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病,太官赐食。”郎,侍从官的通称,

  • 原仇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太府寺诸冶西道署。

  • 尚厩使

    官名。辽置,属北面诸厩官,掌御用马厩。其副职为尚厩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