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朝臣,置于学士院,入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后渐成定制,凡任免将相、册立太子、号令征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诏,用白麻书写,其颁发不经政事堂,称为内制,分中书省出令之权,原掌制诰之中书舍人则称外制。当时仅为职衔,无阶品俸禄,无官署属员,一般置六人,由他官兼任,自诸部尚书、丞、郎至校书郎、京畿县尉皆得与选。选用甚重,礼遇甚亲,班次依其本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德宗以后,内参密命,与商朝政,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职权益重,号称内相,升迁极易,宰相出此途者甚众。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罢其职归中书舍人,旋复置,以六员为额。宋朝沿置,仍掌撰拟重大机要诏旨,加知制诰衔,称内制,隶翰林学士院。员六人,但常不满员。太宗淳化二年(991)始兼领外司,其后三班院、审官院、审刑院、通进银台司、在京诸司库务、群牧使、三司使等常由其兼领,三省、六部及诸省、寺、监亦多由其兼判,或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除任三司使、权知开封府者外,兼领他职时仍轮流入院草制,多自中书舍人院知制诰依次递补,由皇帝亲自任命。他官初入院者称直学士院,资历深者始正式除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成为正员官,置二员,正三品,掌撰训词,颂宣功德,备顾问应对,谏诤阙失。号称内相,为擢任宰执的主要人选。南宋时以其官高,多不除授,而以中书舍人兼掌内制。辽朝为南面朝官,隶翰林院。西夏、金隶翰林学士院,金朝正三品,应奉文字时加知制诰衔,掌撰拟诏命。元朝分别置于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员皆二人,正二品。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一员,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明洪武二年(1369)增设翰林学士承旨居其上,遂降为从三品,十四年革承旨,复为翰林院长官,正五品。掌制诰、修史、文翰之事,参议政事、礼制,备皇帝顾问,教习庶吉士。拟诏之职移归内阁,权任转轻。诸部尚书由翰林出身者,则兼翰林学士衔,詹事、少詹事亦带此衔。清朝罢,唯特派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省詹事府,遂复置,以为翰林侍读学士升迁之阶,无实职,满、汉各一员,正三品。参见“翰林学士院”、“翰林院”。


官名。唐玄宗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等,皆由他们起草,为皇帝亲信。见《新唐书·百官一·学士之职》。

宋朝的翰林学士,掌制诰诏令的撰述。凡立后妃,封亲王,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节,加封,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等,都由他们起草制诰诏书。凡重大事情,晚上天子面谕,夜间写成,天明宣布。见《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

辽代《翰林院》设翰林学士,分掌天子文翰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三·翰林院》。

金代翰林学士院中有翰林学士,正三品,分掌制撰词命。见《金史·百官一·翰林学士院》。

元代翰林兼国史院,也设翰林学士。见《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

明代的翰林学士,为翰林院的长官,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

清代翰林院不设翰林学士,而置掌院学士,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

猜你喜欢

  • 革职留任

    清代官员任用类别之一。嘉庆时,温承惠任直隶总督,因民间传布大乘教等,未及时发觉, 以失察轻纵,革职留任。

  • 举削

    官场用语。又称奏削。即宋朝州以上官府和中级以上官员每年荐举选人改京朝官或任某种差遣的定额。参见“削”。

  • 宜官曹

    官署名。北魏置。职掌不详,多以他官典本曹事务。《魏书·宿石传》: “(文成帝兴光 (454—455)中,(宿石)迁侍御史,拜中垒将军,进爵蔡阳子,典宜官曹。迁内行令。”

  • 国务卿

    官名。民国初年,在大总统府设政事堂,置国务卿,承大总统之命处理政事,副署大总统发布的命令。官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袁世凯公布“新约法”,废国务院,于总统府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主官,赞襄总统处理

  • 北京都转运司

    官署名。金朝置。掌辖区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初以临潢府为北京,设司,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都转运司为临潢路转运司。三年罢。贞元元年(1153)以大定府为北京后,

  • 卫军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军事官。设司徒主司事。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军官。以卫军司徒为主官,掌卫军之事。

  • 免解

    官场用语。五代后唐至宋朝,举人获准不经解试,直接参加礼部试,称为免解。或准免一次,或准永远免解。进士科及武举举人获永远免解者,称为免解进士。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规定。允许应试者不经过解试而直接参加省试

  • 侨务局总裁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侨务局的长官。见“侨务局”。

  • 随堂太监

    官名。明朝宦官司礼监置,无定员。地位低于掌印、秉笔太监。参与批红。宦官职名。明置,属司礼监,见该条。

  • 司空少卿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无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