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联合勤务指挥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国防部所属四大军种司令部之一。取代了原军政部的大部分业务,兵站总监(后方勤务部)的所有任务。惟宪兵司令部名义上归其统属,实际上由参谋总长直接统属。设总司令一人,为上将或中将级;副司令二人,为中将级;参谋长一人,为中将或少将级;副参谋长二人,为少将级;下设各室、署、处。总司令办公室,处理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一切事务性和文书事宜。设主任一人,为少将或上校级;参谋、副官及秘书等若干人。各署分掌下列各项业务:运输署,掌理一切运输机构、部队的筹建、管理,研究运输工具、燃料和发展,协调运输行动,指导民用运输; 通信署, 掌理全军通信机构的筹建、编组,器财筹划供应,直属通信部队的管理等;经理署,掌理全军粮秣、被服、装具、军马的筹划供给以及军需工业和官兵福利等业务;财务署,掌理全军的财务筹划、分配、研究、监督等业务;兵工署,掌理各种武器、车辆的生产、分配、研究发展,兵工厂的筹建编组,化学部队的建设、训练、管理、国外兵器采购等业务;工程署,掌理工程材料的筹划,工兵部队的建立、管理、训练和装备,军事建筑、永久工事的筹建、管理, 军队不动产的管理; 军医署,掌理全军有关医药方面的筹划、管理、医务学校的建立、训练、管理分配,直属医院、仓库、药厂的筹建、管理,对机关、部队医药单位的指导、监督等。各署设署长一人,为中将或少将级;副署长一人,少将级。署下设司,司下设科,各科人数不等。司长为少将级,副司长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科员由中尉至上尉或同等官。各处的分工如下:第一处,掌理机关、部队所有军官佐属人事;第二处,掌理有关联勤的情报业务;第三处,掌理联勤规划、编制、监督和研究;第四处,掌理补给筹划、实施、保管和国际物资的利用;新闻处,掌理政治工作;监察处,掌理对本部机关、部队的调查、考核、监察;军法处,掌理有关军法的检查、审判等业务;总务处,掌理总部交际、经理、事务等;抚恤处,掌理全军有关抚恤和福利等业务;特种勤务处,掌理军队的合作业务的筹划管理等业务;副官处,掌理本部人事、档案、文电收发等业务。各处设处长一人,为中将级;副处长一人,为少将或上校级;各处设二科至五科不等,科长为上校级;参谋或科员一般为中尉至中校或同等文官佐属。此外,联勤总部还设有高参室,设中、少将高参若干人,办理临时性任务,不在编制之内。

猜你喜欢

  • 主腐者吏

    官名。掌腐刑。战国秦置。《史记·吕不韦列传》: “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

  • 内侍高品

    官名。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位在内侍殿头下、内侍高班上。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官名,改左班殿直。金章宗泰和二年 (1202) 置为内侍寄

  • 衣库副使

    官名。宋初有内衣库副使,后去“内”字。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大中祥符二年 (1009),改尚衣库副使。

  • 五长

    官名。春秋战国置。守城军吏。《墨子·迎敌祠》: “五人有五长。”小吏名,战国时已有此吏。五长,也写作伍长。五人为一“五”,设五长一人。《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又《墨子

  • 左辅相

    官名。西晋时鲜卑拓跋猗卢置。代人卫雄自左将军、云中侯任之。见《魏书·卫操传》。

  • 北面属国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境内,除契丹、奚各部外,尚有许多从属于契丹的部族,大者称属国、小者称部族。属国有大王、于越、左右相等官,部族则有节度使。统称属国官。一般以本族人为之,有时亦用契丹人统领。

  • 右虎贲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属官,统禁军虎贲士,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下设右虎贲率中士、右虎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火器营掌印总统大臣

    官名。清朝火器营之最高长官。额设一人,于火器营总统大臣内特简。掌内外火器营之政令。

  • 凉都尹

    官名。十六国后凉京都行政长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吕纂)以后父(杨)桓为尚书左仆射、凉都尹(胡三省注:“凉都姑臧,改武威太守为凉都尹)。”

  • 第一客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一种待遇。《魏书·毕众敬传》:“众敬弟众爱,随兄归国,以勋为第一客,赐爵巨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