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衙前

衙前

官名。唐、宋州府衙门胥佐统称。唐末、五代,多由衙校充当,称将吏衙前,属军职,分管州府各种公务,有都知兵马使、兵马使、中军使、都押衙、押衙、教练使、子城使等名目。宋初沿置,不属军职,用为公人迁转之阶,掌主管官物、辇运、场务、仓库、馆驿、河渡等。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称都史、副史、介史、公皂、衙皂、散皂、上隶、中隶、下隶等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旧称。乡里又有乡户衙前、里正衙前,多差民户轮充,神宗行免役法后,募人充当。


公人名。宋代州役之一,有若干名目: 由衙校充当者,称为“将吏衙前”; 由押录充当者,称“押录衙前”;由里正充当者,称“里正衙前”;由富户充当者,称“乡户衙前”。其职任为掌官物的押运和供应,常主持场务、仓库、馆驿、河渡、纲运等。若短失官物,须负赔偿之责,往往因此破产。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实行免役法后,衙前改为雇募或投充,不再论差乡户。

猜你喜欢

  • 军医副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置于各舰,由一、二等官充任,掌医疗事务。

  • 同知给事中事

    官名。宋太宗淳化四年(993) 置,员二人,以两制以上充任,凡制敕有所不便,许准故事封驳。不久即罢。

  • 崇祥财用所

    官署名。元朝置,隶崇祥总管府,掌大承华普庆寺粮草等物出纳。原设诸物库、普赡仓,文宗天历二年(1329)合为财用所。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 工部左侍郎

    官名。明清置,详见“工部侍郎”。

  • 行在吏部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中于北京置。为行在六部之一,置官如六部之制。因明成祖朱棣本人常驻北京,故行在六部已行使六部职能。十八年定都北京,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

  • 边防督办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节制两省以上,其性质与巡阅使相似。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月十一日曾特派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依照同年七月十四日公布的《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 西北边防督办直

  • 铁官令

    官名,汉置,凡出铁多的郡县皆置,掌铸造。见《后汉书·百官志五·边县》。参看“铁官”条。

  • 郡门下督

    郡门下吏名。东汉诸郡有门下督盗贼,亦作门下督。晋南乡郡亦置门下督,见《集古录跋尾》引《司马整碑阴》。参见“门下督盗贼”。

  • 内翰

    翰林学士别称。(1) 唐宋时翰林的别称。《鹤林玉露》谓“东坡知贡举,得一卷颇奇,时山谷亦预校文,曰:‘可贺内翰得人’。”(2) 清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亦称中翰。

  • 禁烟大臣

    官名。清末民政部所属禁烟总局之主管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五人。管理全国查禁鸦片烟毒事务。官名。清末置,为禁烟总局的长官,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