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官制用语。汉朝指一官兼参他官职事。晋朝沿用,即将某职的品班、待遇与另一职务一样看待。北魏、北齐设有“比视官”。唐、宋又有“视品”。


1、官吏在任所治事,即官吏办公。《汉书·王尊传》:“昔孔子治鲁,五日诛少正卯,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今将辅送狱,直符史诣阁下,从太守受其事。”

2、低级官员兼任高级官员的职事叫视。《宋史·职官九》:“宣和以后,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有庶官视从官,从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

猜你喜欢

  • 九等爵

    爵名,唐置。唐朝爵分九等,其名称是:一等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等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等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等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等称开国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 内郡

    亦称内郡国。汉朝版图内缘边诸郡以外的郡国,与缘边诸郡即外郡相对而言。内郡和边郡所实行的政策有所不同。如成帝时,内郡举方正,北边二十二郡则举勇敢士。

  • 外都曹令

    官名。北魏置。外都坐大官属官。《魏书·尧喧传》:“(吕受恩)累迁外都曹令,转北部给事、秦州刺史。”孝文帝太和(477—499)中改制罢。

  • 督爽

    官名。南诏官,总“爽”(省)之官。

  • 平汉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定为从五品上。东汉献帝初平元年陶升自称平汉将军。凡将军皆掌伐。《后汉书·袁绍传》:“贼有陶升者,自号平汉将军。”

  • 刑事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司法部。以司长为主官,掌理下列事项:一、刑事事项;二、刑事诉讼审判和检察事务;三、国际交付罪犯事项;四、关于赦免、减刑、复权和执行刑罚事项。

  • 公大夫

    爵名。战国魏、秦皆置,秦为二十等爵第七级,也称七大夫。秦及西汉初以此为高爵起点,汉高祖时公大夫以上皆令食邑,可与县令、丞分庭抗礼。文帝以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得免一人徭役。爵名,战国时秦、魏都有此爵。

  • 内官监

    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之一。通掌内史名籍,总督名职。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设令、丞、典籍等官司之。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及典籍、长随

  • 事务员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于法律编查会与修订法律馆,主管内部事务。

  • 八大人

    官名合称。北魏置。《魏书·官氏志》:“(明元帝)神瑞元年(414)春,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属官,总理万机,故世号八公云。”泰常二年(417)置六部大人,取代其职权。官名,这是八部大人的简称,又称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