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议处

议处

官制用语。即对有过失的官员交有关部门拟定处罚办法。清制,一般官员均由吏部拟定,如系吏部官员则交都察院拟定处罚办法。其情节轻微者,则称“察议”。


清制,管理有过失,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称议处,吏部官员有过失,则交都察院议处。情节轻的称察议,重的称议处,更重的称严加议处。见《清会典》。

猜你喜欢

  • 省行政公署总务处

    省行政公署的内部机构。北洋政府置,依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划一现行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的规定,以民政长的名义执行公务,不设处长。主要职掌是办理机要、印信、统计、人事、记录、文书,会计、庶务等项

  • 会选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明代吏部于弘政门会选通、参以下官。参见“廷推”。

  • 赞飨

    官名。东汉太常所属有赞飨,西汉无考,可能是东汉时所置,秩六百石。赞是佐的意思;飨同亨,也就是烹。赞飧的职掌可能是佐助太常掌理祭祀宗庙、天地时所用牺牲等祭物的烹制之事。

  • 中城将军

    官名,又称五威中城将军,为中城四关将军之一,掌城门。《汉书·王莽传》:“置五威司命,中城四关将军。司命司上公以下,中城主十二城门……汝作五威中城将军,中德既成,天下说符。”

  • 尚父

    官名。辽朝置。为重臣加官,无实职。尊号名,意为可尊敬的父辈。《史记·周本纪》:“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旧唐书·宦官·李

  • 官守

    居官守职。《孟子·公孙丑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 内乘黄令

    官名。北魏置。《魏书·穆崇传》:“(穆乙九)以功赐爵富城公,加建忠将军,迁散骑常侍,内乘黄令,侍中。”

  • 右武候大将军

    官名。隋朝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与左武候大将军同掌车驾出营卫,分领府兵;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右候卫大将军。

  • 上工

    官名。春秋战国置。乐官。大师属员。《仪礼·大射》: “仆人正徒相大师,仆人师相少师,仆人士相上工。”

  • 帛尉

    官名。战国置。下级军吏。《墨子·备城门》:“城上十人,一什长,属一吏士,一帛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