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起复

起复

①官吏因父母丧去职而重新被起用,称为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起复旧职”。宋朝文官父母丧制未终,朝廷起用,先授以武官,系衔添加“起复”二字,然后恢复原来官阶; 直接授以原官者,衔前亦加“起复”二字。明清两朝演为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被起用者,服未满而起用者谓“夺情”。②革职降官及致仕后重新被起用,亦谓起复。《宋史·向子諲传》“初(张)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


1、官吏有丧,服期未满而复用,叫做起复。《晋书·卞壶传》:“遭继母忧,既葬,担复旧职,累辞不就。”服期未满而起复,也称“夺情起复”或“夺情”。《北史·李德林传》:“寻丁母艰,以至孝闻,朝廷嘉之。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后来,服满复用称起复,服未满而起用称“夺情”。

2、降官后复职,也称起复。《宋史·向子諲专》:“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

猜你喜欢

  • 陶尹

    官名。战国燕置。掌监制陶器的工官。分左陶尹,右陶尹。见《季木藏匋》。战国时燕国设置,为制作陶瓦之官,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燕下都城址调查报告》中谓发现陶片中有“廿三年十月,左陶尹,�&#

  • 县廷

    县级行政官署。战国、秦、汉皆称。即县官署、县衙门。汉朝郡国行政官署称府,县官署称廷。《后汉书·郭太传》:“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

  • 局史

    吏员名。宋于殿中省六局均置。员额二至六人,以手分或前行吏员为之,掌办局内事务。

  • 武卫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武官名。金置,见“武卫军都指挥使司”。

  • 政治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其前身为行政会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九月,熊希龄内阁组成后,秉承袁世凯的意旨,拟用废省的办法来扩大中央集权,十一月五日特电各省派员来京参加地方行政会

  • 良酝署署正、署丞

    官名。明制,光禄寺所属的良醖署以署正、署丞为正副主官,掌供酒醴之事。属官有监事。清制,有署正满、汉各一人,署丞满二人,掌供备羊、酒并备酿酒所用器物,并供应宫内日用羊肉及牛乳。属官有笔帖式、经承,署内设

  • 和声署署史长

    伎术官。清和声署所属的鼓手、乐工,总名署史,其领班称为署史长。

  • 统计局

    官署名。清末责任内阁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立责任内阁,始设。掌统一各部统计事件并其他统计事宜。置局长一人,副局长一人,并佥事、录事等。官署名。民国初置,属国务院。后来,民国十九年,国民政

  • 司仗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所统千牛备身,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名千牛备身。参见“千牛备身”。

  • 正笺

    见“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