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中令

郎中令

官名。① 秦始置,为郎中长官,掌宫廷戍卫,侍从皇帝左右,参与谋议,职甚亲重。二世时赵高曾任此职,左右朝政。西汉沿置,秩中二千石,列位九卿,凡郎官皆属之。文帝初由代邸入未央宫即位,当夜拜张武为郎中令,巡行宫禁,以备不虞。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名“光禄勋”。②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侍从左右,戍卫王宫,其职甚重,领诸大夫、郎官等。初秩二千石,武帝时减为千石,后更为六白石。魏、晋、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地位颇重,公、侯等国亦或置,其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不等。北朝诸王、公、侯、伯、子、男国皆置,品秩颇低,非南朝可比。


官名,秦和汉初置,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期门、羽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东汉仍称光禄勋,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掌谒署郎持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升降。郊祭之事,掌三献。东汉王国置郎中令,俸千石,掌王大夫、郎中宿卫,官如光禄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汉书·吴王濞传》:“济北王城坏未完,其郎中令劫守王,不得发兵。”其后,魏晋南朝为王国三卿之一,品秩随国主地位高低而高低。北朝王公侯伯子男等诸国皆置,品秩低于南朝。

猜你喜欢

  • 右鹰扬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武卫大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武卫大将军。

  • 礼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礼部次官,协助礼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

  • 发官

    赴官任职。《商君书·定公》:“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

  • 大和库使

    官名。《五代会要》卷二十四《诸使杂录》记五代后梁时有大和库使。按大和为唐文宗年号,可能大和库始设于唐文宗时,为内廷库藏之一,设使以管理之。

  • 方丞

    官名。东汉置。隶少府所属太医令,员一人,秩三百石,主药方。官名,为太医令的佐官,一人,秩三百石,掌药方。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参看“太医令”条。

  • 印务笔帖式

    官名。清置于八旗都统衙门,于监生、甲兵内选充,掌文书档案等事务。

  • 中书丞

    官名。三国吴置,为中书令属官,可参议国政,权任颇重。官名,三国时吴置,为中书令之副,佐令行职事,可参议国政,权势颇重。

  • 起居注给事中

    官名。为给事中兼修起居注的简称,秩正四品,掌纪录奏闻之事。元初采纳中书省臣建议,以翰林待制兼起居注。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始置左右补阙 ,如古代的左右史。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升为给事中兼修起

  • 亲王福晋

    见“福晋”。

  • 智部卿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智部长官,置一人,居司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