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副将

都副将

官名。北魏前期置。统兵,地位在都将之下。《魏书·周观传》:“(观)以军功进为都副将,镇方中。”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及二十三年职员令皆未载。


武官名。北魏诸镇均置都副将,为都大将的副职,亦往往加持节、将军之号。如《魏书·王慧龙传》记慧龙在“真君元年(公元440年)拜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都副将。”

猜你喜欢

  • 右赞善

    官名。参见“左赞善”。

  • 监御史九条

    汉初对于三辅地区惩治不法、整顿吏治的规定。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不法事:词讼、盗贼、铸伪钱、狱不直、徭赋不平、吏不廉、吏苛刻、逾侈及弩力十石以上、作非所当服,凡九条。

  • 都色长

    见“教坊”。宋代教坊所属俳优的总领班。见“教坊”。

  • 右神威军上将军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加官,无实职。在左神威军上将军下。

  • 仪曹

    ①官署名。(1)尚书省诸曹之一。三国魏始置,设郎(郎中),掌车服羽仪朝觐郊庙飨宴等吉凶礼制。西晋沿置。或说隶尚书右仆射。东晋南朝隶祠部尚书,若祠部尚书缺则隶尚书右仆射。北魏前期直属尚书省,设尚书为长官

  • 税盐使

    官名。唐置,见“盐池使”。

  • 知府

    官名。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宋朝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旌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

  • 总统府参议

    官名。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员额若干人,由总统府聘任之。

  • 都曹

    官署名。北魏前期置,属尚书省。设尚书为长官,协助尚书令、仆射综理尚书省各曹事务。多以侍中、殿中尚书、吏部尚书等官参、治、录其事。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时废。

  • 一等参谋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二人,从三品,副参领充,简放。随同总参谋官分任计划诸务。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官名,也是参谋官的等级名。清朝光绪30年(公元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