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陆军部

陆军部

官署名。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系管理陆军军政之总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改兵部设,并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掌全国陆军行政事宜,统辖京外陆军及旗、绿各营,稽颁营制饷章,审办一切关系陆军的重大事件,以巩国防。初置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参议各一人。辖承政、参议二厅,军衡、军乘、军计、军实、军需、军学、军医、军法、军牧、军制十司和捷报处,兼辖军咨处、海军处。宣统元年(1909),军咨处、海军处独立。二年,改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各一人,撤销左、右丞、左、右参议及军乘、军计、军实三司,改军学、军牧二司为暂设机构,增设陆军审计处。清亡,民国仍沿其名。


官署名。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兵部而置陆军部。掌主陆军,稽颁营制饷章,以巩陆防。其官有陆军大臣、副大臣各一人。参事四人。检察官八人。部副官四人。各省调查员无定额。承政、军制、军衡、军需、军医、军法六司,各司长一人,副官一人。科长十六人。还有递事官、司法官、看守官等。见《清史稿·职官六》。

猜你喜欢

  • 时叙郎

    官名。明太祖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前置太史监为太史院,置为属官,正七品,具体职掌不详。洪武元年(1368)罢。

  • 出使比国大臣

    官名。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设。正二品。初由出使德、法、英等国大臣兼。二十八年始专设出使比国(比利时)大臣。辖二等参赞、二等通译、一等书记、二等书记各一人。

  • 殿前左右射生军

    唐肃宗时置衙前射生手千人,谓之左右英武军,也叫供奉射生官、殿前射生军等,分左右厢,故称殿前左右射生军,负责保卫。其官为大将军,即由大将军统帅。参看《旧唐书·职官三·左右神武军注》、《历代职官表·历代职

  • 杂端

    官名。唐朝侍御史年资深者一人判台 (御史台) 事,知公廨杂事,谓之杂端,权任甚重。后作为侍御史别称。官名,唐代御史的别称。唐代御史台有御史六人,职令长的主台内事务,称台端,其余称端公,掌管杂事的称杂端

  • 山郎

    郎官别称。《汉书·杨敞传附杨恽》:“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后因豪富郎日出游戏,贿赂公行,宣帝时杨恽为中郎将,罢之。指掌护卫而不值班的郎官。汉朝光禄勋属下掌护卫的郎官

  • 常贡

    见“岁贡”②。

  • 六厩令丞

    官名。西汉武帝时置六厩令及丞,属水衡都尉,主管养马。六厩之名不详,水衡都尉不主马政,上林之六厩不可能就是太仆所属的六厩,太仆的六厩规模很大,各置令丞,其厩也不必在上林,故上林六厩大概是上林中的小型马厩

  • 内阁侍读

    官名。清朝内阁之属官。康熙九年(1670)改内三院侍读设。额设满十人,蒙古、汉军、汉各二人。分隶内阁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各机构理事。正六品。掌勘对、检校之事。例以典籍、中书等升任。官名。清朝内阁置此

  • 才堪经邦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于吏治类科目。神龙三年(公元707年)诏举,张九龄等二人及第。

  • 哨总

    官名。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农民军置,为基层军官。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