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集书省

集书省

官署名。南朝宋改散骑省置,为门下三省之一。有时仍习称“散骑省”。南朝齐、梁、陈沿置。掌侍从左右,谏诤献纳,纠劾百官,主掌图书文翰,集录诏令等文,撰述文章,收纳转呈诸奏闻文书,有异议得随事为驳。因拟诏出令之职移归中书省,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地位远逊东晋之散骑省。设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四员,员外散骑常侍无员,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各四员,员外散骑侍郎无员,给事中无员。以散骑常侍高功者一人为祭酒,与散骑侍郎高功者一人、对掌禁令。北魏前期置散骑省,孝文帝时改名集书省、职掌与南朝略同,兼修起居注,地位略高于南朝,然亦多委积冗官。北齐因之,设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六员,谏议大夫七员,散骑侍郞六员,员外散骑常侍二十员,通直散骑侍郎六员,给事中六员,员外散骑侍郎一百二十员,奉朝请二百四十员,又领起居省,设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各一员,校书郎二员。隋朝废。


官署名。为皇帝的侍从顾问官署,掌侍从、规谏、评议、驳正等事。南北朝时的南朝梁、陈,北朝的北齐等国设此官署。梁代的集书省,置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各四人。员外散骑常侍无员,散骑侍郎、通直郎各四人。又有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奉朝请、常侍侍郎。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有诸奏闻文书。意异者,随事为驳。集录比诏比玺,为诸优文策文,平处诸文章诗颂。常侍高功者一人为祭酒,与侍郎高功者一人,对掌禁令,纠诸捕违。见《隋书·百官上·集书省》。陈承梁,皆循其制官。

北齐官制,多循北魏,也置集书省。“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六人、谏议大夫七人、散骑侍郎六人、员外散骑常侍二十人、通直散骑侍郎六人、给事中六人……又领起居省。”见《隋书·百官中·集书省》。

猜你喜欢

  • 上京城皇使司

    即“上京皇城使司”。

  • 库部曹郎中

    官名。北齐度支尚书所属有库部曹,“掌凡是戎仗器用所须事”,以郎中一人为主官。见《隋书·百官志中》。

  • 承务

    官名。即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旧。参见“左司郎中》。官名。承务是承务郎的简称。隋朝六部设承务郎;属于户部的有人部承务郎、度支承务郎、金部承务郎、仓

  • 矿业指导所

    实业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七月三日公布的《矿业指导所章程》规定,其职务为办理公营、私营矿业上一切指导事项,包括地质矿床矿质矿量的查勘,各地探矿工程的设计或实施,采

  • 催长

    官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负责催办具体事务。自八品至无品级不等。其下设有副催长、委署催长等。

  • 小司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可省称为小司门。地官府司门司次官,佐司门下大夫掌边境关门、城门及宫门的启闭,并发放过所(通行凭证)。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门下大夫”

  • 提塘

    见“提塘官”。官名。清置,又称“提塘官”,多数省每省一人,也有两省一人的,由各省督抚选派武职一人(由兵部任用)驻京,掌传递部院等衙门与本省有关来往文书。见《清史稿·职官一·兵部》、《清会典·兵部·驻京

  • 平水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平水署次官。参见“平水令”。

  • 大宗正府札鲁忽赤

    官名。蒙古国时,置札鲁花赤(断事官) 会决庶务。元世祖至元二年 (1265),置二员,累增至十三员,后为大宗正府正官,从一品。世祖朝末年,增至四十六员。后稍有减少,定制设四十二员,以诸王一人为长,其余

  • 南院枢密使

    官名。辽朝置。南面官,南枢密院长官,总领汉人军民政事。契丹、汉人参用。官名,辽置,为契丹南枢密院长官,“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