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外出,或诸侯国的国君外出,由太子留守,处理国政,叫做监国。《左传·闵公二年》:“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之。”三国吴也用亲信大臣监国。以后也有以诸王监国的,如五代后唐明宗
唐铨选之制,南曹检验合格的文武选人,须分别参加吏兵二部的铨试。旧制尚书一人主持六、七品选,称为尚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二组,主持八九品选。分别称中铨和东铨,后又改中铨为西铨。景云年间始实行六品至九品统一铨
官名。西汉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汉书·伍被传》记伍被“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
官名。清末各机构中所设总办一职之副手。
武官名。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在将、佐之下各设大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文公以郤缺为下军大夫。”晋置军大夫始见于此。
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掌汉军万名,负责修造京城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兼管大都屯田等务。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达鲁花赤、都指挥使多由大都留守兼任。设营于涿州南,
官名。甘泉上林为上林苑中一宫之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山都侯王恬启,曾孙当以元封元年坐阑入甘泉上林免。”甘泉上林长是甘泉上林宫所在一带的都水官,有丞四人,以收取水税或渔税。
郡门下吏名。汉代始置于郡国,亦称閤下书佐,见《后汉书·百官志五》,掌閤下文书。除閤下外,各曹均有书佐。位次于掾、史的属吏中,书佐的地位略高。三国魏安平太守王基有书佐,见《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蜀有蜀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领龙军。
官名。明清九卿之外部分寺卿之合称。明朝一般指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清朝一般指宗人府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