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不灰木

不灰木

石棉古名之一。又称石绒或石麻。以石棉织成的布则称“火浣布”或“火毳”。始见于《列子·汤问篇》:“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北宋苏颂《本草图经》:“不灰木,出上党,今泽潞山中皆有之,盖石类也。……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处皆有之”,正确认识石棉为石类,并第一次提出石棉与滑石的共生关系。

猜你喜欢

  • 曹翰

    924—992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初隶后周世宗帐下,从征高平与瓦桥关,入宋,又从平李筠之叛。乾德二年(964),为均州刺史兼西南诸州转运使,督运军饷供应入蜀大军,先后参预镇压全师雄及吕翰领导的

  • 河南府路

    又称河南路。元以河南府置。治洛阳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巩义市、登封市以西和熊耳山以北地区。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复为河南府。

  • 令旨

    皇帝的命令,即圣旨。宋又以太子命、金又以皇太后命为令旨。

  • 严光

    前37—后43东汉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一名遵,字子陵。少有高名,尝与刘秀同学。及秀称帝,乃变姓名隐居。后被聘至京师,与光武帝论道,相处如昔。授以谏议大夫,不就,归耕于富春山。严光

  • 衔枚

    古代军事用语。枚,形如筷子,横衔口中,两端有带系于项上,使不能说话。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士卒衔枚,以防喧哗。《周礼·夏官·大司马》:“徒衔枚而进。”《六韬·虎韬·必出》:“设衔枚夜出。”《吴子·应变》:

  • 朱雄英

    1375—1382明宗室。懿文太子朱标长子,死时仅八岁。追封虞王,谥怀。

  • 黄散

    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门下官员之统称。魏、晋时,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黄散之称由此而来。东晋时,共平奏事之制虽罢,黄散已成习用之语。

  • 巡教使臣

    官名。宋神宗时,选择使臣,掌训练考核军士武技,称巡教使臣。数年后罢废。

  • 汪叡

    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仲鲁。元末聚众保乡里,不就元官。后归附朱元璋,历官安庆税令、左春坊左司直等。曾请春夏停决死罪,太祖呼为“善人”。与刘三吾、朱善合称三老,朴实简静,不妄言笑。著有《蓉峰集》。

  • 针刺术

    古代兽医特有的一种外治疗法。春秋战国以来,此术有所发展。相传秦穆公时著名相马家孙阳(伯乐),不仅善相马,且善于治马病,通晓马明堂针穴。《内经》中所述针刺已不限于微针,“九针”中之镵针为兽医所专用。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