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政党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1911.12.4),由李平书、殷汝骥等倡议,伍廷芳、唐文治赞助,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宪法预备会,以博采民国宪法,确定中华共和政体为宗旨,发刊《共和宪政杂志》。十一月十日(12.29)召开中华共和宪政会成立大会,李平书、伍廷芳任正副长。1912年3月24日更名中华民国宪政党,伍、李分任正副领袖。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1911.12.4),由李平书、殷汝骥等倡议,伍廷芳、唐文治赞助,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宪法预备会,以博采民国宪法,确定中华共和政体为宗旨,发刊《共和宪政杂志》。十一月十日(12.29)召开中华共和宪政会成立大会,李平书、伍廷芳任正副长。1912年3月24日更名中华民国宪政党,伍、李分任正副领袖。
即“曹圉”。
又作陶渚。今河南孟州市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水经·河水注》:“《晋阳秋》曰: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所谓造舟为梁也。又谓为之陶河。魏尚书仆射杜畿以帝幸许,试楼船,覆于陶河,谓此也。”《资治通鉴》“陶”作“
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位于河南安阳殷墟范围内小屯东南约1公里处。1959—1960年曾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夯土房基一座,南北隔成两间,迎门有一瓢形灶坑,门内出土商晚期陶片、陶范,房附近有大量陶范和坩埚碎片
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汉书·高帝纪》:汉王二年(前205),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即此。
元末大周张士诚天祐年间所铸铜钱。圆形方孔,有平钱、折二、折三、折五型,背皆记值。
刑罚名称。用丝绳绑夹手指而猛拉之。为古代酷刑逼供方式之一。《尉缭子·将理》:“束人之指。”
官名。(1)十六国前秦置,掌益州及其西部地区少数族事务。苻洛以持节都督、征南大将军、益州牧领此职,镇成都。(2)十六国北凉置,掌凉兴(今甘肃敦煌东)以西少数族事务。李暠以镇西将军领此职。
615—669唐泗州涟水(今属江苏)人。少孤贫,博通五经,事母甚孝。举明经,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魏征甚礼之,妻以侄女。后坐事贬为儋州(今属海南)吉安丞,边民悦顺。显庆元年(656)擢侍御史。宰相李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分巴、蜀两郡置。治雒县乘乡(一作绳乡、沈乡,今四川金堂县东)。东汉元初二年(115)移治涪县(今四川绵阳市东北),后又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初置时辖境约当今涪江、沱江、西
北宋景德元年(1004),以定羌军改名。治今山西保德县。属河东路。金大定十一年(1171)于军治置保德县。二十二年升为保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