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同盟会
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同盟会的分支机构。清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12.1)由汪精卫、黄复生、彭家珍等成立于天津,会员共二十余人。推汪精卫、李石曾为正副会长。下设总务、军事、财政、交通、宣传等部,发行《民意报》为机关刊物。亟谋京津地区起义,均失败。1912年南北和议告成后解散。
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同盟会的分支机构。清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1911.12.1)由汪精卫、黄复生、彭家珍等成立于天津,会员共二十余人。推汪精卫、李石曾为正副会长。下设总务、军事、财政、交通、宣传等部,发行《民意报》为机关刊物。亟谋京津地区起义,均失败。1912年南北和议告成后解散。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赫真、和真、黑斤、黑津、赫吉勒等。赫哲语下游人、东方人之意。又自称那乃、那贝、那尼傲,均意为本地人、土人。日人、欧人呼为高里特、果尔特。因其习俗,有剃发(短毛子)、不剃发(长毛子
亦称背弩。暗器用弩。与常弩同,惟形式较小。以二索结成圆形,一端系于弓渊之上,一端以两绳套于两肩;再一索,一端系于弩机之上,一端系于腰带之上。弩矢向前,靠于对口穴。发射时,人身向前一躬,绳拉弦脱激箭前发
古代刑法制度。帝王为臣民谏议或冤情可直接上达,在朝堂外悬鼓,准许臣民击鼓上闻。《晋书·武帝纪》:“西平人麴路伐登闻鼓。”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
十六国时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休屠族。其叔王羌反叛石勒,陇右大扰,助勒将石生击败羌。石虎时历镇远将军、西中郎将。后赵建武中,数受虎命迭攻前凉。后赵亡后,遣使请降于东晋,拜为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后请降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置。属中政院。掌归德、亳州、永、宿二十余城各蒙古、汉军种田户差税。秩正三品,初隶诸王塔察儿位下,其后属中宫。置万户、经历、知事、提控案牍等领之。下领管领大名等处种田诸
官名。西汉初年置。汉初诏令即由御史大夫下相国,相国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或以为即御史中丞。
又称公季。周先王。名季历。古公亶父之幼子,文王之父。其兄太伯、仲雍逃奔江南后继位,遵循古公之法,诸侯多归顺。入朝商王武乙,受赏赐。数次征戎狄获胜,商王文丁命为牧师,为西方诸侯之长,国势日强,终为文丁所
书名。清郭嵩焘、罗汝怀等编辑。不分卷。咸丰十一年(1861)湖南设立褒忠局,采访与太平军作战死亡及为清廷殉节人事。先由郭嵩焘主其事,后罗汝怀等继之,稿成未印。同治十一年(1872)王文韶为湖南巡抚,复
官名。三国魏黄初六年(225)置,权任甚重,二品。蜀、吴亦置。两晋开府者位从公,一品。不开府者二品,禄赐同于特进。南朝宋二品,南齐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中,在四征将军
①东晋、南朝宫苑。本三国吴旧宫苑,东晋仿洛阳园名为华林园。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建康宫之北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于园中筑景阳山,造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等诸胜。其后齐、梁诸帝亦常于此听政或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