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且居
春秋时晋国人。先轸之子,食采于霍(今山西霍州西南),亦称霍伯。以其父冲入狄阵而死,襄公命其将中军。襄公三年(前625)秦孟明视伐晋,以报觳之役,他败之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是年冬,又率晋、宋、陈、郑之师伐秦,取汪(今澄城西南)及彭衙而还。卒后,其子先克为人所杀。此后先氏无闻于晋。
春秋时晋国人。先轸之子,食采于霍(今山西霍州西南),亦称霍伯。以其父冲入狄阵而死,襄公命其将中军。襄公三年(前625)秦孟明视伐晋,以报觳之役,他败之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是年冬,又率晋、宋、陈、郑之师伐秦,取汪(今澄城西南)及彭衙而还。卒后,其子先克为人所杀。此后先氏无闻于晋。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监治女真水达达地域。二十五年,并入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即“曹叔”。
清代官缺之一。亦称蒙古官缺。指额定为蒙古旗籍身分官员而专设之额缺。唐古特司业、助教、中书及游牧员外郎、主事定为其额缺。内阁侍读学士、侍读、中书、给事中、御史,各部院郎中、员外郎、主事、堂主事、司务,国
东汉人。灵帝时为上禄长。光和二年(179),奏言党人禁锢连及五族,有违礼制。灵帝由是下诏宽减,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免。
南朝陈改罗州置。治齐昌(隋改名蕲春,今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隋大业初改为蕲春郡。唐初复为蕲州。属淮南道。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宋属淮南西路。元改为路。明洪武九年(1376)复降
唐武德四年(621)改隋淮安郡置显州。贞观九年(635)改为唐州,治比阳(今河南泌阳)。天宝元年(742)改为淮安郡。辖境约当今河南社旗、方城、唐河、泌阳、桐柏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唐州。唐天
①在今湖北公安县北,与长江中的江津戍相对,为江防要地。《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安)帝出屯江津”,即此。②即今安徽怀远县南淮河南岸马头城。本当涂县治,东晋成帝时
即“唐顺宗”。
书名。清叶尔羌参赞大臣庆英、帮办大臣固庆之奏稿。约七万余字。抄本。起自咸丰七年(1857)十二月,迄于咸丰八年十二月。主要内容为咸丰七年驱逐倭里罕和卓入寇后之诸善后事宜,及库车迈买铁里领导的农民起义经
1796—1861清广东顺德人,字章冉,号藤花主人。早年从事辞章考据之学,作有《金石称例》、《曲话》、《南汉书》及杂剧多种。道光十四年(1834)中副贡生,旋选州判,改就教职。次年秋,入广东海防书局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