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六等黜陟法

六等黜陟法

明清对府、州、县学生员岁考进行分等奖罚办法。明制,岁考生员,依成绩分六等。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生、增生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清沿明制,然更繁密。岁试文理平通者列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三等,文理有疵者列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五等,文理不通者列六等。考列一等者,增生、附生、青衣、发社者俱可补廪生;无廪缺,则附生以下补增生;无增缺,则青衣以下复为附生;各候廪,原降等的廪、增生,俱恢复。二等,增生补廪生,附生以下补增生;原降为增生的廪生,降为附生的增生俱可恢复廪生、增生。三等,停廪者收复候廪,增生降附生者许收复,青衣、发社者复为附生。四等,廪生停饩,增生以下俱扑责。五等,廪生降增生,增生降附生,附生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六等,廪生十年以上者发社,六年以上及增生十年以上者发本处为吏,余黜为民。

猜你喜欢

  • 杨方

    晋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人,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初为郡铃下威仪,内史诸葛恢,见而奇之,待以门人之礼。名儒虞喜、虞预亦雅爱之,为之延誉。郡守贺循称之于京师,司徒王导辟为掾,转东安太守。迁司徒参军事。京

  • 西夏语称巫为廝。西夏少医药,有病则卜,令廝者送鬼。

  • 农桑衣食撮要

    即“农桑撮要”。

  • 湛然

    711—782唐常州(今属江苏)人,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俗姓戚。家本业儒。年二十余从左溪玄朗习天台宗教义,年三十八出家受戒。玄朗死后,“挈密藏独运于东南”,住天台山国清寺,以中兴天台宗自任,

  • 中书教学博士

    学官名。北魏置,属中书学。选用博学之士担任,教授中书学生。任职者升迁较易,多升为中书、门下省要职。省称为中书博士。

  • 史料

    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在阶级社会中,史料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研究历史必须以

  • 执驭

    吏职名。唐太仆寺典厩署置一百人,掌饲马、牛等杂畜。

  • 比吉

    又译妣妓、比妓、妣吉、嬖只等。蒙古语,源自汉语“妃子”。明代为蒙古台吉之妻的称呼。

  • 抗俄铁血会

    清末北方的革命团体。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后,由丁开嶂等组织于东北。借抗俄以行革命。次年又在张家口外成立“华北救命军”(后改为“革命铁血会”),活动于长城以北。三十三年设北振武社为本部,丁

  • 一岁再熟

    又称一年二熟制。耕作术语。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种植两次,有两次收成,是连作复种的结果。始于春秋战国。《荀子·富国》:“一岁而再获之。”《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唐宋以后,日渐普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