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马军
明隆庆年间,广西迁江(今来宾)地区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其中北三与河塘两处起义军,矫健轻捷,擅长弩射,常以小部队机动作战,号称“刬马军”。
明隆庆年间,广西迁江(今来宾)地区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其中北三与河塘两处起义军,矫健轻捷,擅长弩射,常以小部队机动作战,号称“刬马军”。
书名。清末富光年撰。一册。起上古传说时代,迄清光绪末年,将中国历史简编为六十课,每课一百余字。专供寒素子弟学习,使半年毕业后,可略识中国历史纲要。文字简练通俗。于历代兴亡、种族兴衰、政治学术演变、文化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各以布政使司为别,山西部为其中之一。领山西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
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正式颁布,共六章二十二条(最末一条为附则)。总则规定:改良私塾以私塾教授渐期合法并补助地方教育为宗旨;故因穷乡僻壤学堂一时未能遍立而设此项章程,饬令地方官准照本章程办理,虽非
元江西临川人。大德七年(1303)曾为朱世杰*《四元玉鉴》作前序,细述*四元术的思想方法。序末自称“前进士”,可见其为南宋遗民。
?—618隋魏郡汤阴(今河南汤阴东)人。为晋王杨广(炀帝)藩邸旧臣,性严明,善御众。炀帝即位,累迁鹰击郎将,治军有方。大业十三年(617),从屈突通领河东,拒李渊父子于河东。通被俘,仍守城不降。次年,
又作黄。战国邑名。在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史记·苏秦列传》:苏代说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战国策·宋卫策》有《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章》。秦置县。
古突厥文碑铭。1900年兰司铁(G.J.Ramstedt)发现于今蒙古国苏吉大坂附近,故名苏吉碑。约于回纥汗国灭亡后不久所立。碑文共十一行。碑主自称为“黠戛斯之子”,“来到回鹘之地,茱罗葛汗处”,然后
书名。诗集。北宋邵雍撰。二十卷。因邵雍及其父均葬于伊水之滨,故后人又称《伊川击壤集》。诗约两千首,多为五言、七言诗,少数为四言诗。主张“进,行己之道;退,养己之全”。内容分三类:一阐述哲学思想,二表达
?—1039一作侬存福。北宋广南西路羁縻广源州(治今越南高平省广渊)侬峒人。侬智高之父。曾任傥犹州知州。宝元二年(1039)起兵抗交趾,建立长生国,称“昭圣皇帝”,同年被交趾俘杀。
土司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治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