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侍卫
官名。清代前锋营职官。顺治元年(1644)定前锋营编制时称“噶布什贤侍卫”,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侍卫。位于前锋参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初制正五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四品。掌分辖营众,以备扈从宿卫。康熙时定员缺,于云骑尉、三等侍卫、护卫、前锋校、护军校内题补。
官名。清代前锋营职官。顺治元年(1644)定前锋营编制时称“噶布什贤侍卫”,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侍卫。位于前锋参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初制正五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四品。掌分辖营众,以备扈从宿卫。康熙时定员缺,于云骑尉、三等侍卫、护卫、前锋校、护军校内题补。
汉代以来《易》学之一派,用形象和数字等推测人事和自然吉凶变化的一种学说。《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侍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生),滋而后有数。”杜预注:“言龟以象示,筮以
1381—1453明江西吉水人,字恂如,号双崖。永乐进士。自请进学文渊阁,预修《永乐大典》等。历刑部主事、员外郎、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以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升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
又称库尔喀部。见“虎尔哈部”。
十六国时汲郡林虑(今河南林州)人。十二岁出家,博通佛儒经书,深为后秦姚兴所叹重,敕入逍遥园,依鸠摩罗什参正详译佛经。初讲《中论》、《法华》,极受罗什赞叹。曾与来长安之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婆罗门学者辩论
后(後)即“李存勗”。
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
篇名。近人章炳麟撰。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刊于《民报》第二十二号。称“今人以为神圣不可干者”有四:“公理、进化、惟物、自然”,“要之皆眩惑失情,不由诚谛”,是谓“四惑”,故作《四惑论》。谓言公理必
?—689唐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后裔。乾封二年(667),以通事舍人从李勣攻高丽,掌书记。作《檄高丽文》,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此语为高丽利用,因贬流岭南。后赦为著作郎。武则天引入禁中修撰图书,并
宋蜀州江源(今四川崇州东南)人,字正仲。庆元二年(1196)以应举擢外省第一,为山南道掌书记。召除国子正,累迁枢密院编修。宁宗下诏求言,因疏七事,皆当时至切之患。又言武臣帅边兵权太重,宜以唐藩镇之祸为
官名。唐于边要之地置军屯防,大者设军,小者设守捉、城、镇,而总领于道。守捉置使,以领其属。安史乱起,诸郡当冲者皆置防御守捉使。乾元元年(758),置团练守捉使、都团练守捉使。其后,刺史皆得兼团练守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