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历代名臣奏议

历代名臣奏议

历(歷)

书名。明永乐十四年(1416)杨士奇等奉敕编辑。凡三百五十卷。所录自商周至宋元,分“君德”、“孝亲”、“郊庙”等六十四门,于历代典制沿革、政事得失,可见其大概。

猜你喜欢

  • 阿巴岱汗

    1534—?又译阿巴泰、阿布台等。明代蒙古喀尔喀部领主。格哷森扎孙,诺诺和长子。为土谢图汗部始祖。万历十四年(1586),在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建额尔德尼召(光显寺)。次年,赴归化(今呼和浩特)谒

  • 南树北移法

    植树方法之一。明《种树书》指出:“木自南而北,多苦寒而不生,只于腊月去根旁土,取麦穰厚覆之,然(燃)火成灰,深培如故。则不过一、二年,皆结实。若岁用此法,则南北不殊,犹人炷艾耳。”在根旁掘土,破坏树木

  • 徐有壬

    1800—1860清顺天宛平(今北京城西南)人,原籍浙江乌程(今湖州),字钧卿,又作君青。道光进士。授户部主事、郎中,累升至广东盐运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咸丰五年(1855)受命办理浙江湖州团防,对抗太

  • 康诰

    《尚书》篇名。平定三监和武庚叛乱后,周公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武王少弟康叔。本篇系康叔受封时周公对他的训诫之辞。文中提出“明德慎罚”的政治原则,强调敬畏天命,体恤民情,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

  • 季君之乱

    战国时秦国争夺王位的事件。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大臣及惠文王后(即武王母)、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王位,称季君。芈八子(即惠文王妃,武王庶母,后称宣太后)及其异父长弟魏冉则迎立公

  • 刑法制度。初为强迫罪犯戍边或罚作劳役。《汉书·陈胜项籍传》颜师古注:“谪读曰讁,谓罪罚而行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规定:“非谪罪也而欲为冗边五岁,毋偿兴日,以免一人谓庶人,许之。”汉武帝时

  • 布缕之征

    战国赋税类别之称。布缕,当指各种布帛,凡以布帛为征收形态的赋敛,皆可谓“布缕之征”。语见《孟子·尽心下》。

  • 布孜尔罕

    即“布素鲁克”。

  • 漓水

    漓又作离(《汉书·地理志》)。《水经·漓水》:“漓水亦出阳海山,南过苍梧荔浦县,又南至广信县入于郁水。”即今西江支流桂江及其上源漓江。

  •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演说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十七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进一步阐述其三民主义理论。认为民族主义是要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汉人之民族国家,但并非“尽灭满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