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庶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庶族的等级区别。《宋书·恩倖传》:“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南史·王球传》:“士、庶区别,国之章也。”东汉末年开始,大官僚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形成为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又称高门。不属于士族的则称为庶族,又称寒门。士、庶之间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平起平坐,庶族虽官高位显,其自视亦不敢与士族较。参见“士族”。
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庶族的等级区别。《宋书·恩倖传》:“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南史·王球传》:“士、庶区别,国之章也。”东汉末年开始,大官僚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形成为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又称高门。不属于士族的则称为庶族,又称寒门。士、庶之间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平起平坐,庶族虽官高位显,其自视亦不敢与士族较。参见“士族”。
亦作赏羌或当羌。西汉滇王名。元狩元年(前122),阻汉使往通身毒(今印度),二年,武帝发巴蜀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汉以其地置益州郡(治今云南晋宁东),赐“滇王之印”,复长其民。
书名。(1)见“西域国志”。(2)即“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西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论。指人性之上、中、下三等品格。春秋时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认定“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是把人性分等的发端
官署名。金贞祐五年(1217)置。主管仓、场出纳公平及不使亏败。设使、副使领司事,秩从五品、从六品。初由吏部辟举,后由尚书省拟。下设监支纳官十六员,秩八品,以年六十以下廉干人充任。
官署名。(1)三国魏司马昭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设属一人。西晋以后不置。(2)御史台诸曹之一。两晋、南朝置,设侍御史掌其事。
1329—1397明凤阳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字振之。朱元璋起兵,即侍左右。洪武时累官刑、兵二部尚书。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詹事院,选任詹事。二十八年,用兵西南奉议诸州,参议军事,相度形势,设立卫
?—前189汉高祖庶长子。母曹夫人,高祖微时外妇。高帝六年(前201)立为齐王,食七十余城。惠帝二年(前193)入朝,几为吕太后所害,因献城阳郡尊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乃得归国。卒谥悼惠王。
唐代南诏西南部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今云南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及缅甸克钦邦江心坡一带。为近代布朗族和崩龙族的先民。
《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一作邕奴。古时甚大。《水经·鲍丘水注》:“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后名三角淀。明时周围仍二百余里,在今
书名。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先生北征录》。南宋华岳撰。十二卷。岳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此书主要有两部分,即开禧三年(1207)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和嘉定元年(1208)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