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府主
西夏官名。亦称大都督府令公。
西夏官名。亦称大都督府令公。
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名铸,以字行。洪武十六年(1383)以国子生授监察御史,劾刑部尚书开济至死,有刚直之声。升福建按察使,杀赃官数十人。为布政使所诬,逮至京。后获释复职。生活俭朴,善抚军民,卒于官
约1838—1917全名毛拉木沙·本·毛拉艾萨和卓·赛拉米。清新疆拜城赛拉木(今赛里木)村人。维吾尔族。幼习宗教经典。同治三年(1864)参加库车农民起义,至乌什任掌印官。六年浩罕阿古柏侵占乌什,任阿
即吏人任官。见“出官”。
即“百夷”。
即“什和勒伯克”。
亦称香钱。始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镇守太监黎雅上疏请收泰山碧霞元君祠香火钱,以为祠中修缮之费。万历时,岁入达二万两。各地庙宇,亦偶有征收,但其额甚少。
书名。一卷。编者佚名。收录三十四人,诗六十二首。编次紊乱,既不以人叙,又不以体分,重见错出,莫能知其体例。以属唐人编选唐诗,故仍为世所重。1958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一书。
官名。武职。殷始置,周沿置。《库方二氏所藏甲骨》第一○ 二八片:“贞亚㽙保王,亡不若,一月。”《书·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
书名。北宋蔡攸等撰。一百一十卷,目录一卷。元符三年1100),诏王觌、曾肇续修元丰至元符年间会要,未及成书。崇宁中,又诏蔡攸重修治平四年(1067)至崇宁五年(1106间会要。政和八年(1118)成。
三公别称。古以三公比天之三台,衮即三公命服。《风俗通义·十反》:“(刘矩)三登台衮,号为名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