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常正卿
官名。即太常卿,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常卿。
官名。即太常卿,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常卿。
战国时人。中山国大臣。善游说。前323年,中山国听从公孙衍“五国相王”之议,欲与韩、燕、赵、魏等称王,齐王不悦,欲结燕、赵共伐之。他为中山出使于齐,说服田婴召中山君而许之王。旋又出使赵、魏,使赵、魏亦
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子充,学者称草堂先生。与周行己等同游太学,为永嘉九先生之一。每举不中,荐为国子学录。自六经诸子史百家之说,皆通习而辨析。尝与许景衡等从事于治气养性之术,从学者益多。著有《草
约715—770唐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先世居邓州棘阳(今河南南阳南)。岑文本后裔。天宝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判官,又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杂税名。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茶盐酒课及官田租课,凡输钱引者,每千文别输三十钱,每岁共得钱引四十三万余贯,其中二十四万七千贯用作铁钱铸本,余十八万余贯助军用。
伯又作白。清嘉庆十五年(1810)置,治伯都讷城(又称新城,今吉林松原市)。光绪八年(1882)迁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三十二年迁还伯都讷城,升为新城府。1913年废。
1592—1676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明崇祯进士,累官刑科都给事中。李自成入北京,曾受命为四川防御使。降清后,历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吏部左
书名。清张金吾辑。一百三十卷,首一卷。仿《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例,选编金人文章而成。书名称“最”,取《春秋公羊传》注“最,聚也”之义。计四十二目,史书、文集外,兼采地方志、金石碑刻,以至诗
书名。明沈越撰。十二卷。越字韩峰,应天(今南京)人,嘉靖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宪章录》及《吾学编》止于武宗前,乃续取世、穆两朝政事,汇集成编。起自正德十六年(1521)世宗即位,止于隆庆六年(1
见“铸䥾”。
①封建时代往往称皇室御用的河道为“御河”。如隋代的通济渠、永济渠,清代京师皇城内的玉泉等。②宋元时代所谓的“御河”,专指今河南、河北二省境内的卫河,即隋所开永济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