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
又称安海桥、五里桥、西桥。在今福建晋江市安海镇西南。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至二十二年。跨越晋江、南安二市之间的海湾,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全长四里多,结构严谨、工程浩大,为当时最长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桥上原有五座亭子和扶栏望柱等建筑.均已废毁,现存五座木亭系清代改建,附近尚存宋塔数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安海桥、五里桥、西桥。在今福建晋江市安海镇西南。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至二十二年。跨越晋江、南安二市之间的海湾,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全长四里多,结构严谨、工程浩大,为当时最长的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桥上原有五座亭子和扶栏望柱等建筑.均已废毁,现存五座木亭系清代改建,附近尚存宋塔数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字彭祖。曹操子。妻张鲁女。东汉建安时累封都乡侯、鲁阳侯。魏黄初二年(221)进爵为公。太和六年(232)封燕王。景初二年(238)明帝病重,拜为大将军,欲以后事属之,固
?—37东汉初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字惠公。父理,为当世名儒。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曾任绣衣执法。后为更始政权平原太守。刘秀称帝后,以名儒征拜尚书,奉诏典定旧制。旋迁司直,行大司徒事。光武帝出征时
①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下士爵。掌丧事服饰羽毛。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春官府。长官为夏采下大夫。下设小夏采上士,辖守陵上士、掌墓中士、职丧中士等。主管陵墓及送葬等事。
①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治今云南牟定县境。后废为乡。②元至元二十一年降南宁州置。治今云南曲靖市。为曲靖路治所。1913年改名曲靖县。
明末清初福建同安(今厦门北)人,字畴生。明诸生。明亡,为郑成功部属,参加抗清斗争。后入武夷山为僧。著有《海上见闻录》。
①卫将军署的省称。②隋唐置十六卫府,分统禁军。
761—826唐河曲稽胡阿跌部人,赐姓李,字光远。初为河东藩镇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刘辟有功,历代、洺二州刺史。元和九年(814),迁忠武军节度使,以军独当一面,讨淮西吴元济。十二年,进克郾城。吴元
学校名。由张之洞筹拨经费收购日本东京路矿学堂后,迁徙校舍至小石川区水道町,始改名湖北铁路学堂。为中国在日本自办的唯一的学校。聘请日本岩仓铁道学校理事榊原浩逸为校长,另委派廖正华为驻校提调,管理校务。以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四川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并兼领云
即“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