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宪衔

宪衔

官制用语。唐宋兼御史台官,称宪衔。唐后期,始授御史台兼官,以示优崇。宋代分兼御史大夫,兼御史中丞、兼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兼监察御史五等。以授武臣宗室及禁军将校。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初除即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以上及初除军头等军职,经恩加兼监督御史,再经恩加则依次迁之。元丰改制废。

猜你喜欢

  • 外吏

    指在地方各衙门办事之吏,相对于“京吏”而言。清制,外吏有四:书吏、承差、典吏、攒典。

  • 司勋

    ①官名。《周礼》夏官属官,掌六卿赏地之法,以等其功。西魏末、北周建六官府,初于夏官府吏部司下置司勋上士一人,中士若干人,掌勋爵戎秩封赏以等其功。后别为一司,直隶夏官府,设中大夫为长官,下设下大夫、上士

  • 葭芦戍

    地名。在今河南卢氏县西。隋属弘农郡卢氏县。《隋书·杨玄感传》:大业九年(613),杨玄感为隋兵所败,“至葭芦戍,玄感窘迫”,遂与其弟自尽于此。

  • 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名士。《魏氏春秋》曰:嵇康与向秀相友善,游于竹林;晋袁宏著《竹林名士传》,以阮籍等七人为竹林名士。南朝宋戴逵撰《竹林七贤论》后,其名遂著。此七人均崇

  • 乌斯藏

    即“乌思藏”。

  • 税商钱

    唐杂税。建中三年(782),德宗纳赵赞之议,于诸道津要都会设吏,阅商人财货,每贯税二十文,称税商钱。会昌四年(844),王协请向商人征税,武宗准奏。每州遣一军将主之,名为税商,实按民户家资什器摊派,皆

  • 斯罗

    古地名。见于《魏略·西戎传》。其地望主要有塞琉西亚(Seleusia)和乌斯儒涅(Osrhoene)二说。后说似误。

  • 御前作

    官署名。明代宦官机构。设掌作官一人,散官十余人,均由司礼监监工年老资深者挨转充任。听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太监提督。掌营造龙床、龙桌、箱、柜之类。所需物料则由甲字库支取。并掌宫中糊饰等杂务。

  • 祖冲之

    429—500南朝宋齐时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生于建康(今南京)。字文远。曾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职。时刘宋朝颁行何承天编制的《元嘉

  • 陶正

    官名。西周置。制陶工匠长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杜预注:“当周之兴,阏父为武王陶正。”战国齐也有官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