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都督
官名。(1)西魏大统初置,北周天和五年(570)省,建德二年(573)复置。多授各地豪望,以统乡兵。刺史、镇将等亦多加此号。(2)府兵组织“旅”之长官。由子都督、都督迁此,再转为大都督。北周为正七命。隋大业三年(607)改名旅帅。(3)北周始为勋官号,正七命。隋为十一等勋官之第九等,从六品上,位仪同三司、大都督下,都督上。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咸亨五年(674)以其比云骑尉,为正七品上阶勋官。(4)隋代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驴骡牧、苑川十二马牧,每牧皆置,一至二人。
官名。(1)西魏大统初置,北周天和五年(570)省,建德二年(573)复置。多授各地豪望,以统乡兵。刺史、镇将等亦多加此号。(2)府兵组织“旅”之长官。由子都督、都督迁此,再转为大都督。北周为正七命。隋大业三年(607)改名旅帅。(3)北周始为勋官号,正七命。隋为十一等勋官之第九等,从六品上,位仪同三司、大都督下,都督上。大业三年(607)罢。唐初杂用隋制,咸亨五年(674)以其比云骑尉,为正七品上阶勋官。(4)隋代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驴骡牧、苑川十二马牧,每牧皆置,一至二人。
即“额勒伯克汗”。
官署名。元代侍卫亲军机构。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其军士来自蒙古札剌儿、忙兀、兀鲁兀、弘吉剌、亦乞列思五部探马赤军。隶詹事院。二十二年,改为东宫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地名。一作澌凛。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北宋嘉祐四年(1059),交趾李日尊寇钦州思禀管,即此。
约1835—1854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侄。参加金田起义。封国宗,提督军务。咸丰四年(1854)在湖北黄州(今黄冈)围歼湖广总督吴文鎔部,并参加攻克武昌之役。旋与黄再兴等守武昌,后回天京(今南京)报告
佛教书名。隋智述,弟子灌顶笔录。二十卷(一作十卷)。旨在以“止观”阐发天台宗“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故空”之教义。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并称“天台三大
即“王孙牟”。
1653—1705清初拉萨北部人。藏族。属仲麦巴家族。康熙十八年(1679),被达赖五世任为第巴,总理西藏地方政务。在任时,大力发展格鲁教派,扩建布达拉宫,令地方官员一律信奉黄教;命贵族居官拉萨,收其
见“套板”。
《庄子》篇名。庄子后学所著。全篇对墨翟、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惠施、桓团、公孙龙等先秦各学派之代表人物和思想均有所评述。但对儒家、法家未作评论。认为“天下之治方术者多
①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从江东而言,又可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史记·项羽本纪》:“江西皆反”,即此意。②唐方镇名。广德二年(764)更洪吉都防御团练观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