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寔
十六国时前凉主。公元314—320年在位。字安逊。凉州牧张轨之子。西晋末举秀才,除尚书郎。永嘉初还凉州,封建武亭侯,寻迁西中郎将,进福禄县侯。以轨年老多疾,拜副凉州刺史。轨卒,州人推摄父位。仍用晋建兴年号。晋愍帝授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西晋亡,遣使劝司马睿称帝,然不奉东晋年号。后为帐下阎涉刺死。在州六年。晋元帝赐谥元公,私谥昭公,张祚追谥为昭王,庙号高祖,葬宁陵。
十六国时前凉主。公元314—320年在位。字安逊。凉州牧张轨之子。西晋末举秀才,除尚书郎。永嘉初还凉州,封建武亭侯,寻迁西中郎将,进福禄县侯。以轨年老多疾,拜副凉州刺史。轨卒,州人推摄父位。仍用晋建兴年号。晋愍帝授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西晋亡,遣使劝司马睿称帝,然不奉东晋年号。后为帐下阎涉刺死。在州六年。晋元帝赐谥元公,私谥昭公,张祚追谥为昭王,庙号高祖,葬宁陵。
书名。唐陆龟蒙撰。约成于僖宗广明元年(880)前后,早佚,仅存序一篇,正文一卷。记述江东地区五种农具,以曲辕犁为主。该犁由犁镵、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槃等十一个部件组
官名。北魏置,西魏沿置。掌修撰国史,除著作郎外,多以中书、集书省官兼领。北宋哲宗及南宋高宗时亦置,以尚书及翰林学士充任,掌修国史,隶国史院。辽代国史院亦置,职掌同。
官署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置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属鸿胪寺。掌翻译佛经并加以润色。
①女真完颜部人。乌古迺(金景祖)之长子。母唐括氏。与弟劾里钵(金世祖)同居。熙宗时追封王爵。海陵王时改韩国公。章宗时,配享世祖庙廷。子撒改,盈歌时为国相。②女真完颜部人。辽寿昌三年(1097),随盈歌
北魏陵墓。俗称祁皇坟。在今山西大同市北25公里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墓主为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太和五年(481)开始修建,十四年冯氏死入葬,历时九年。是见于文献记载北魏早期陵墓,结构坚实,为现已
即“孛罗忽”。
宋镇州(治今河北正定)人,字思卿。原居辽,颇知辽事。后逃归宋,上所画《契丹广平淀受礼图》。历任下班殿侍、河北沿边安抚司指挥。著有《燕北杂录》。
秦置。因县南歙浦得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安徽歙县。属会稽郡(一说属鄣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休宁县,十一年复置。西汉为丹阳郡都尉治,六朝、隋大业、唐天宝、至德年间先后属新都郡、新安郡。隋开皇
①西汉政府的经济政策之一。创于武帝时。郡国诸侯原向中央政府贡输实物,往来烦杂,质量低劣,或不偿其运费。元鼎二年(前115)大司农中丞桑弘羊建议试行均输法。至元封元年(前110),桑弘羊为搜粟都尉,遂大
书名。宋刘恕撰。四十卷。记五代十国史事。计吴史六卷,唐史六卷,蜀史七卷,后蜀史六卷,吴越史四卷,闽史三卷,汉史二卷,楚史三卷,荆南史一卷,北汉史二卷。此书世罕流传,清末福建陈征芝《带经堂书目》载有明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