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营使司
官署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置,总领行在军政。设御营使以宰相兼,御营副使以执政兼。其属有参赞军事,以侍从官兼;提举一行事务,以大将兼。将佐有都统制及五军统制等。三年依令仅辖行在五军,其余边防事务归三省、枢密院。四年罢,兵权皆归枢密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复置,仅掌殿前忠勇等军,不久即罢。
官署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置,总领行在军政。设御营使以宰相兼,御营副使以执政兼。其属有参赞军事,以侍从官兼;提举一行事务,以大将兼。将佐有都统制及五军统制等。三年依令仅辖行在五军,其余边防事务归三省、枢密院。四年罢,兵权皆归枢密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复置,仅掌殿前忠勇等军,不久即罢。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金末置于蚁尖山。《续资治通鉴》:南宋宝庆三年(1227),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抱犊诸寨,仙走入汲县,“天泽复取相、卫、蚁尖、马武等寨”,即此。
1866—1910清末广东南海人,原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家居佛山镇(今佛山市),因号我佛山人。成年后赴上海谋生,曾供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后转入文字生涯。光绪二十三年(1897)主编《字林沪报》副
即“金宣宗”。
①西汉置。治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属安定郡。东汉作鹯阴县,属武威郡。晋废。②北魏置。治今甘肃平凉市西南。为平凉郡治。隋初废。
西周恭王时青铜器。1975年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立耳,柱足。口沿下饰细雷纹衬底的窃曲纹。腹壁内有铭文二百零七字,大意是:五年正月庚戌,卫告邢伯
历(曆)辽代钱币。铸于辽穆宗应历年间。钱文隶书。光背。
安有长手柄的大刀。刀身长而宽厚。自汉以后,军中多用之。一般为单面刃,唐代出现了双面刃的陌刀,为长柄刀中特殊者。是汉后各代的常备武器。
一作沙毕纳依岭。即萨彦岭支脉。原属中国,后沙俄南侵,逐渐占领山北地区。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色楞额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线,规定“由沙毕纳依岭至额尔古纳河为止,其间在迤北一带
亦称佩刀。短柄手刀。用于近战格斗,官员佩带,宫门侍卫、交通巡行者多用之。汉以后使用非常普遍,隋唐为军队使用。
北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字望之。以荫入官。熙宁间,权户部判官,主管诸司库务,行连灶法于酒坊,岁省薪钱十六万缗。提举市易务,积极推行市易法,士大夫以为不便,出知常州。王安石复相,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