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油盐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
①在山西介休市东南。春秋晋介子推隐居此山,故名。《史记·晋世家》:晋文公偿从亡者,未及介子推,推遂隐。“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②在山西万荣县西南。《汉书·武
?—1444明浙江西安(今衢州)人,字文枢。永乐进士。授监察御史,超迁山西按察使。平反冤狱,纠治贪浊。宣德三年(1428)授南京工部右侍郎。英宗即位,往四川、贵州、云南考察官吏,正统二年(1437)奉
?—1275南宋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光伯。咸淳进士。少工词赋。历任丹徒县尉、两淮制置司参议官等职。后奔母丧归。德祐元年(1275),元军攻常州,被知州姚訔辟为通判。自春迄冬,协力固守,矢尽亦不降
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东面正东一门。汉称中东门,魏晋改称东阳门。三国吴孙皓国亡,被遣送至洛阳,面缚诣东阳门,即此。
见“达磨”。
位于浙江鄞县西南六十里。为石墩木梁桥,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长二十八丈,阔二丈四尺,上覆桥屋二十二楹,七洞,每洞十四梁,中洞十六梁。宋、元、明、清均曾重建。今桥七孔,全长69.4米,宽6.2米
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兴中门内狮子山。西临大江。晋元帝初渡江,见其山岭绵延,远接石头,险要似塞北卢龙,故名。《明史·太祖纪》: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攻陈友谅,“亲督军卢龙山”,即此。
1353—1402明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名瓌,以字行。唐鲁国公真卿之后。建文元年(1399)以贤良征,授沛县知县。李景隆攻燕屯德州,沛人终岁挽运,他善于规划,使民得不困。尝集民兵五千人筑七堡以备御燕
见“右武郎”。
泽薮名。一作焦护。《诗·小雅·六月》:“狁匪茹,整居焦获”;《尔雅·释地》:“周有焦护”,皆指此。《史记·匈奴列传》:犬戎“遂取周之焦获,而居于泾渭之间。”其地在今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