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丙
殷墟甲骨文作匚丙。商先公。报乙之子。汤之四世祖。报丙是庙号。
殷墟甲骨文作匚丙。商先公。报乙之子。汤之四世祖。报丙是庙号。
735—?唐时蒙舍州(今云南巍山)人。阁罗凤长子。乌蛮族。天宝四载(745)入唐宿卫,授鸿胪卿,兼阳瓜州刺史、都兵马大将。十载,于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先阁罗凤而亡。
古都名。古藏文之音译,亦译疋播城、跋布川。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为吐蕃迁都逻娑(拉萨)前赞普之旧都。《新唐书·地理志》鄯城条下记入吐蕃路程最后一站为勃令驿,勃令亦是古藏文的异译,殆与匹播同指一地。
官名。三国吴置,为史官。与左国史同掌修国史。多以他官兼领。见《三国志·薛综传》。
西汉置。治今山东潍坊市西南。初属胶西国,后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西晋为北海国治,北魏、东魏为北海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潍州。六年又废。
发源于今湖北保康县西,北流至南河。其水流经之处地形险阻。明成化初,刘通领导的荆襄流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
在今重庆江津市东。《资治通鉴》:唐乾宁三年(896),荆南将许存弃城走,“屯于茅坝”,降于王建,即此。
①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涪江东岸支流洋溪河。《后汉书·臧宫传》:建武十一年(35)辅威将军臧宫将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大破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沈水为之浊流,即此。②(瀋水)
亦作花脚蛮。唐代至元代时分布于今云南西南部。因于踝上腓下刺纹而得名。为今傣族先民之一。
书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纂修本和清赵宏恩等纂修本,其中赵宏恩本于乾隆元年(1736)成书。二百卷。于康熙时旧制补苴罅漏,多有增补。惟编纂不出一手,常有抵牾处,且志局设于江宁,执笔者又多
战国时楚国帛书。1942年9月(一说系三十年代)湖南长沙东南郊子弹库一座楚墓被盗掘时所出。此墓于1973年又经湖南省博物馆发掘清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具一椁二棺。墓主人为一四十岁左右男子,墓葬年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