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秩大臣
官名。清侍卫处职官。顺治元年(1644)设,无定员,秩从二品,辅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统率侍卫亲军翊卫扈从,遇皇帝出巡时,可与内大臣、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兼任前引大臣,前引后扈,以供导从。
官名。清侍卫处职官。顺治元年(1644)设,无定员,秩从二品,辅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统率侍卫亲军翊卫扈从,遇皇帝出巡时,可与内大臣、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兼任前引大臣,前引后扈,以供导从。
?—1855清广西武宣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湖南宁远率天地会众数千人起义,进攻县城,旋败退入桂。咸丰二年(1852)与朱洪英在广西南宁再次起义,后活动于湘桂边界。四年攻克灌阳,建立升平天国,奉
约670—755唐郿县(今陕西眉县)人。王珪孙。历任徐州司马、给事中、邺郡太守。有治才。因母疾,数从名医学,遂精医业。在弘文馆任职二十余年,博览秘籍,采集诸家医方,编成《外台秘要》,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在科布多河畔,清雍正八年(1730)筑。乾隆后为科布多参赞大臣驻所。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水灾迁至布扬图河旁。现为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
898—947唐五代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国侨。后唐同光进士。长兴二年(931),任河阳节度使石敬瑭掌书记。后从至河东(治今山西太原西南)。清泰三年(936)献计以称儿称臣割地为条件,求契丹主出兵,助
官名。清代步军统领所属八旗武职官员,位在城门领之下,正七品。康熙十三年(1674)置,初名城门校;乾隆十九年(1754)更名城门吏。掌司京城门禁,以稽察出入。内九门每门额设二人(满缺),外七门每门额设
宋初于京师置仓,受商人入中粮食,谓之折中仓。淳化二年(991)改名折博仓。折中仓的设置在于既保证京师粮食需要,又免除军民辇运重役。商人运粮入仓,优给代价,发给交引,折换江淮茶、盐等物。后因商人操纵粮食
1832—1899清浙江瑞安人,字漱兰。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大学士。频频上书言时政得失,弹劾使俄大臣崇厚误国,洪钧所译地图舛谬,使英大臣赴赛会有失体统。声震朝野。光绪七年(1881)迁
金契丹人。徙居霸州(今属河北),为霸州平曲水寨管民官。蒙古木华黎攻金,归降。任千户、汉军都统、左监军,与吾也儿分领锦州红罗山、北京东路汉军二万。后从征山东、山西。元太祖十六年(1221),任霸州等路元
仆(僕)官名。北魏置,统诸中谒者,以宦官充任。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从八品上。北齐沿置,员二人,从八品上。掌宗亲谒见时的通报、导引等,隶中侍中省。
九种不同之赋税名。《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敛财贿。”即邦中之赋、四郊之赋、邦甸之赋、家削之赋、邦县之赋、邦都之赋、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弊余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