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
西汉元狩三年(前120)为解决长安城水源不足的困难和准备与昆明族作战训练水军而开凿,引交水为源,周四十里。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东南一片洼地。池成后引水东出,为昆明渠以利漕运;一水北出为昆明池水,以为长安城给水。十六国姚秦时池水枯竭,北魏太武帝和唐德宗时都曾修浚,引丰、交诸水合流注池。自唐太和时上源引水石堰废坏,池遂干涸。宋以后湮为田地。
西汉元狩三年(前120)为解决长安城水源不足的困难和准备与昆明族作战训练水军而开凿,引交水为源,周四十里。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东南一片洼地。池成后引水东出,为昆明渠以利漕运;一水北出为昆明池水,以为长安城给水。十六国姚秦时池水枯竭,北魏太武帝和唐德宗时都曾修浚,引丰、交诸水合流注池。自唐太和时上源引水石堰废坏,池遂干涸。宋以后湮为田地。
?—402北魏人。沙门。天兴五年(402)二月起事,自号无上王,与丁零族人鲜于次保合军于常山郡之行唐(今河北行唐北)。四月,战败被杀。
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以义渠地置。因在陇山以西得名。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西汉时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武山、天水等市、县以西,礼县、舟曲、卓尼、岷县等县以北及广河县以东、以南的洮河中游地区
清外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毕都哩雅诺尔,故名。隶理藩院。辖喀尔喀西路扎萨克图汗部各旗及附辉特一旗,共十九旗。东界赛因诺颜部,西界科布多,南接额济纳,北界唐努乌梁海。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广西府置,属云南省。治所、辖境同广西府。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
1301—1374元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原为浙西豪富,广造园林,招徕宾客,购置书画,读书其中。元末弃家业,周游各地。为元末著名画家,作画“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对后世有
官名。西汉鸿胪有主簿,后代因之。隋初,鸿胪寺置主簿。唐初沿置,员二人,正八品。太宗贞观中减一人,改从七品上,负责掌印及勾检稽失。北宋前期,用为文臣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改为职事官,置一人,从八品。南宋
历(歷)赋册名。清顺治十三年(1657)颁行。每年一次。册内开列户口,钱粮数目,令百姓自填其按赋役额应纳钱粮数。年底由布政司查核。康熙十八年(1679)停止。
孔子的教育主张。《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先人之遗文;行,指德行修养;忠,指克己无隐私;信,指不自欺欺人。与分门四科(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大体一致。其教材为诗、书、礼、乐
①即甲姓。两晋、南北朝士族中之高门。三品以上之尚书令、仆射、领军将军、护军将军等皆属甲姓,其子起家则为秘书郎。②即“士族”。
①山名。(1)《书·禹贡》导山:“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一说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碣石山;一说在今秦皇岛市北戴河附近。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