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罢毗陵典农校尉置。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丹徒、武进、江阴等市、县地。后移治毗陵县(今常州市)。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为晋陵郡。隋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罢毗陵典农校尉置。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丹徒、武进、江阴等市、县地。后移治毗陵县(今常州市)。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为晋陵郡。隋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1266—1341元绍兴(今属浙江)人,字明善。通经史,尤精性理之说,自成一家之言,四方从学者甚众。曾被举为教官,不赴。谥庄节先生。有《礼记说》、《诗释音》、《书辨疑》等,另有文集十二卷。
指选拔人才时,先依门第,后叙才用。
肃政廉访司之简称。
即“冯谖”。
①府兵名。唐武德二年(619)分关中为十二道,各统军府,次年改名十二军,其同州道改羽林军。又隋左右屯卫、唐左右威卫所领府兵号羽林。②唐北衙禁军之一支。武德时,始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元从禁军子弟充;贞
?—301晋宗室。字子彝。司马懿第九子。仕魏为谏议大夫,封安乐亭侯。入晋,初封琅邪郡王,咸宁中,改封赵王,进安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因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入拜
执事于皇帝、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又称挽僮。晋制,帝后出殡,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牵行灵柩唱挽歌。南朝宋陈、北魏、唐、宋置,均选品官子弟担任,为入仕途径之一。南朝宋制,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人数自二
?—1640明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主臣、长卿,号雪渔。从文彭学篆刻,与之齐名,时称“文何”。风格端重,有“皖派”之称。兼善画竹。曾游北方,为边塞诸将刻印。收印五千余方,拓《印选》。著有《续学古编
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北周大象二年(580)宣帝行幸同州,经此。隋大业三年(607)炀帝北巡,顿于此。唐初在此牧马,贞观以后移马牧于陇右。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为川峡四路之一。治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等县以北,通江、平昌等县以西,平武、梓潼等县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