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道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太平天国时,为天京南路要隘。清同治元年五月一日(1862.5.28),曾国荃率湘军进攻秣陵关,太平军守备未严,清军掩至,守关军举关降,即此。
即“庸④”。
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仲初。好学,九岁能属文。少随舅孙氏过江,母居项城。永嘉末,母没于石勒,遂不婚宦,绝酒肉,垂二十年。后为西阳王司马羕太宰掾,迁尚书郎。苏峻之难,出奔郗鉴为司空参军。峻平
西晋太康二年(281)罢毗陵典农校尉置。治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东南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镇江、常州、无锡、丹阳、丹徒、武进、江阴等市、县地。后移治毗陵县(今常州市)。永嘉五年(311)因避东海王越世
明湖广钟祥(今属湖北)人。贡生。明末参加农民起义。崇祯七年(1634)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误入陕西兴安之车厢峡,被明军包围。李自成用其计诈降得脱。十六年,任李自成吏政府从事,提出先取关中、山西,后
?—1667清山东高唐人,隶汉军镶白旗人,字懋功,号云门。顺治间官宗人府启心郎,授浙江巡抚。康熙四年(1665)擢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次年,以请停镶黄、正白两旗换地事革职,后被鳌拜矫旨诛死。鳌拜
清雍正七年(1729)改保靖宣慰使司置,隶永顺府。今属湖南。
又称正律器。用以调校乐器发音的标准器,分弦准和律管二类。
《周易》卦名。八经卦之一,卦形为☵;又六十四别卦之一,卦形为䷜,下坎上坎。基本卦象是水,又比民众、美德;象云、雨,比恩赏;象刚险。
1128—1187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字叔子。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第一。历著作佐郎、中书舍人、给事中,以为当用实才,不喜空言。乾道六年(1170),任参知政事,次年兼知枢密院事。论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