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浃
明江西南昌人,字悦之,号北原。正德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曾首先告发朱宸濠反叛。世宗即位,议大礼称旨。嘉靖八年(1529)擢右都御史,不久免职。家居十年,又起任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二十三年进吏部尚书。因谏世宗勿信箕仙,忤帝意,夺职为民。
明江西南昌人,字悦之,号北原。正德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曾首先告发朱宸濠反叛。世宗即位,议大礼称旨。嘉靖八年(1529)擢右都御史,不久免职。家居十年,又起任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二十三年进吏部尚书。因谏世宗勿信箕仙,忤帝意,夺职为民。
即今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支流秦淮河。六朝时建康(今南京市)城南淮水阔数十丈,夹淮立栅,水上置浮航二十四。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改称秦淮河。
又译外刺、猥剌,复数为斡亦刺惕。蒙古的一部。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元太祖二年(1207),忽都合向术赤的北征军投降,并招附各部林木中百姓。受
166—230三国时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君嗣。博览群书,干理敏捷。刘璋时举孝廉,为鱼复长。还州署从事,领帐下司马。东汉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与张飞领兵入蜀,璋令其领兵拒于德阳(今四川遂宁),
即“丹书铁契”。
佛教名词。指不经累世修行,现世即可成佛。密宗认为,一切众生之身心,均为“大日如来”(即“法身佛”)所派生,故宣称“身”即“佛体”;“心”即“佛智”,但“凡愚”为“烦恼”所掩,而不能“自觉”,只要口诵真
地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北沙河北。《元史·文宗纪》:致和元年(1328),燕帖木儿战王禅“于榆河,败之,追奔红桥北”,即此。
即“窑口”。
侯一作缑。春秋周邑。即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因山得名。地处伊、洛平原东部嵩山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周王子朝之乱,晋籍谈、荀跞等助周平乱,军于侯氏,即此。秦置缑氏县。
官名。十六国时汉主刘聪置为十六大将军之一。后赵置,在武职中地位仅次于大将军,握有实际兵权。十六国北凉沿置,沮渠蒙逊立其子政德为世子,加此职并录尚书事。南朝梁、陈沿置,地位甚高,任此职者多为宗室。
官名。清末礼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左、右各一人,正四品,简任。佐尚书、侍郎奉行典礼,审议各司重要事务,总核征收地租及一切公产等。宣统三年(1911),礼部改典礼院,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