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官职等级制度。又称班次。(1)官员临朝时所站位置。始见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义。”以后历朝各有具体规定。如两晋时特进为第二品,位在诸公下、开府骠骑之上。明景泰时定,午朝时,西内阁、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南面北立侍班御史二、序班二、将军四。(2)官职等级。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始定,自丞相、太宰等至车府等令,共分十八班,以多者为贵,同班以居下者为劣。其为乡品不及二品者设七班,至南朝陈时称“流外七班”。系寒微士人所任之官。经流外七班,方能进入十八班中第一班。梁天监七年(508),又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四班,以镇、卫、骠骑将军最高,为二十四班,驰射将军等为一班,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置流外八班,地位较低。此外又置武安、镇远等一百零九号将军,分二十四班,施于外国。大通三年(529)改定二百四十号将军分为三十四班,原流外八班亦包括在内。施于外国为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分为二十八班。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陈初承梁制,定为十八班,十二班以上并诏授,十一至九班,礼数复为一等。陈后又改用“九品”官制。(3)表示地位之班次。如清代官员因品级地位不同分为道班、府班、县班,而吏目、巡检、典史一类佐杂小吏则称“小班子”。官员因保举或捐纳升阶,称“过班”。同时也表示不同出身之官员。如举人、进士称“正途班”。又有“保举班”、“捐班”等。(4)清代各衙门轮值班次。朝廷各文职衙门及八旗、侍卫处等分为十班,每班三、四衙门不等。如一班为吏部、翰林院、正黄旗,二班为户部、通政司、詹事府、镶黄旗。每日轮班值日,周而复始。有应办之事,则于班日奏闻。若急事不待班日而奏,则称“加班”。

猜你喜欢

  • 绫罗户

    北魏伎作户之一种。为官府作坊占有之人户,以织绫罗为主。不属州县而由杂户帅或营户帅管理。后罢,改属州县。参见“漏户”。

  • 河工器具图说

    书名。清麟庆撰。四卷。成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十六年。初版于道光十六年。专叙各类水利工具。共载一百四十五幅水利工具图,二百八十九种水利工具。记有宣防器具、修浚器具、抢护器具和储备器具四大类。每幅

  • 田家镇

    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地处长江北岸,江南有半壁山,为长江中游战守要地。清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三日(1854.10.14),太平军因武昌失守,退守田家镇,即此。

  • 马异

    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兴元进士。秉性高疏,词调怪涩,属元和年代韩愈、卢仝等险怪的一派。卢仝有《与马异结交》诗云:“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同而小异。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马异答

  • 胡三省

    1230—1302宋末元初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字景参,一字身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游宦在外,率携以自随,有异书异人,必就正之。依陆德明《经典释文》例,作《资治通鉴

  • 郑和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远洋航行。均由太监郑和率领出航。因郑和小字三保(一作宝),人称三宝太监,故又作“三保太监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1405),郑和奉命率“宝船”队,自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出使

  • 服不氏

    官名。《周礼》谓夏官司马所属有服不氏,设下士一人,徒四人。掌驯养猛兽。祭祀时提供猛兽作祭品,举行射礼时张兽皮制成的“侯”(靶子),观察射中情况。《静簋》:“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眔服、眔小臣、眔厥仆学射

  • 顾胤

    ?—约664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高宗永徽中,累官起居郎兼修国史。预修《太宗实录》成,加朝散大夫、弘文馆学士。又预修高祖、太宗两朝国史,书成,加朝请大夫,封余杭县男。龙朔三年(663),迁司文郎

  • 极玄集

    书名。唐姚合编。二卷。录王维等二十一诗人诗百首(今存九十九首)。多为中唐时作品,偏重描写个人情怀,流连风景。姚合自称为诗家射雕手,有写诗实践,亦有鉴诗眼光,故所选颇佳。入选诗人,大多附有小传。后世选集

  • 渭城县

    本秦都咸阳县,汉王元年(前206)改为新城县,七年废入长安县,元鼎三年(前114)复置,改为渭城县,属右扶风,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1公里长陵车站、窑店镇与尚家村一带。东汉废。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