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县啬夫属官,掌县内农事。《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醢(酤)酉(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又《厩苑律》:“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束脯。”
官名。战国秦置。县啬夫属官,掌县内农事。《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醢(酤)酉(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又《厩苑律》:“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束脯。”
1076—1134宋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字履道,号初寮。元符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政和间历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上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元年(1119)拜尚书右丞,迁左丞。五年,为燕山府路
461—519北魏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字庆宾。少豪放,通经史。孝文帝时为主客令,以参定迁都之功,进侯爵。宣武帝初,迁侍中,寻除秦州刺史,羌夏畏服。曾与仆射高肇争尚陈留公主,被谮。后加征西将
东汉至北魏,皆都洛阳,故习称洛阳为京洛。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三国魏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1878—1922云南河阳(今澄江)人,字鎔轩。云南高等学堂肄业。清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归国,历任新军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监督、七十四标标统等职
西汉哀帝刘欣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建平二年(前5),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元寿二年(前1)六月哀帝卒,秋九月葬此。
亦作屈宜咎。战国时楚国大臣。曾反对楚悼王、吴起的变法,以为“阴谋逆德,好用兵器”,是“逆天道”。韩昭侯二十九年(前334),韩国大旱,韩昭侯不恤民力,益奢侈,作高门,他预言“昭侯不出此门”。次年,高门
又称巡边。清制,从东北经蒙古、新疆至西南的各边界沿线,定期由该地将军、大臣或委派所属将弁率兵前往巡查、会哨,谓之“查边”。
官署名。北魏有崇虚都尉。北齐置崇虚局,设丞。掌五岳四渎诸神祭祀,管理京师、诸州道士名籍。隶太常寺太庙署。
东汉末乐安益县(今山东寿光南)人,字子尼。师事经学大家郑玄,玄称之“必为国器”。东汉末,避乱辽东,常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曹操辟为司空掾属,又使掌推广屯田事,五年中,仓廪丰实。后为长史。
东汉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即用针刺之法为其治疗,多有功效。著有《针经》及《诊脉法》,现已佚。弟子程高,再传郭玉,东汉和帝时为太医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