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理街道衙门
官署名。又称督理街道厅。清代工部所属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遣满、汉司官各一人管理。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由四人管理,满、汉御史各一人,本部司员一人,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一年一更代。下设经承二人。掌理京师外城街道之事,垫巷修路,浚沟挖渠,查勘房界,荡垢疏涝。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民政部营缮司。
官署名。又称督理街道厅。清代工部所属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遣满、汉司官各一人管理。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由四人管理,满、汉御史各一人,本部司员一人,步军统领衙门司员一人,一年一更代。下设经承二人。掌理京师外城街道之事,垫巷修路,浚沟挖渠,查勘房界,荡垢疏涝。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隶民政部营缮司。
官名。明清宗人府宗正之副职。分掌皇族属籍、纂修玉牒之事。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左、右宗正各一人,位宗人令下。以勋戚大臣兼充,正一品。清顺治九年(1652)沿设,左、右各一人,位宗人令下。初由亲王
948—1019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字世长。崇矩子。建隆三年(962),以荫补西头供奉官。历监大名府商税。淳化中,为登、莱、沂、密七州都巡检使。至道二年(996),任峡路都巡检使,改兵马钤辖
北宋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嘉祐初,熙宁三年(1070)自京师推广至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南宋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为克减月粮的手段。
官名。新莽始建国元年(9)更名光禄勋为司中,位上卿,为六监之一,东汉复旧。
东汉皇女之封号。《后汉书·皇后纪》:“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然章帝曾特封东平宪王刘苍、琅邪孝王刘京女为县公主。
亦作浑末。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论恐热称兵作乱时出现的一个新部落。其众多为吐蕃豪室从征时随带的奴仆及河、陇地区陷没的唐人。论恐热屡战败,所属奴众溃散,自相纠合为部落,散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今
见“左丞相”。
官名。西汉成帝时置,属尚书令,为四曹尚书(一说五曹)之一。东汉沿置,为六曹之一,秩六百石。其职掌说法不一。《后汉书·百官志》本注曰:“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刘昭注引蔡质《汉旧仪》则称:“典缮治功作,
唐代对居住在铁桥(今云南丽江西北塔城)以北汉人的称呼,亦称“汉裳蛮”。其服饰为汉服,但效“诸戎”之俗,以朝霞缠头。贞元十年(794),南诏破吐蕃铁桥节度,徙裳人数千户于云南(今云南祥云)东北。
①南朝宋、齐地方官吏之任期制度。晋宋旧制,宰人之官,以六年为限。宋孝武帝孝建年间,以六年过久,改以三周(三年)为满,谓之小满。齐武帝永明元年(483)三月诏“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遂成定制。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