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原指敬神或表示敬意而举行的仪式。始见于卜辞,作豐,为行礼之器,即用器皿盛双玉以作供奉,表示对上帝或先祖的敬重。《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意谓殷礼能同上天参配,所以享国久长。西周时,强调“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遂将“”推演为区别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而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之说。孔子推崇周礼,主张“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要求以周礼统一人们之视、听、言、动。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对“”持批判态度。战国时,荀子将“”之内涵予以扩大,谓其“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给礼赋予法的含义,主张礼与法相结合。汉代《白虎通》将礼规定为“五常”之一,成为当代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称“礼教”。北宋李觏提出“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直讲李先生文集·礼论第一》)。理学家以“”为“天理”之表现形式,朱熹称:“礼谓之天理之节文者,盖天下皆有当然之理,但此理无形无影,故作此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教有规矩,可以凭据,故谓之天理之节文”(《朱子语类》卷四十二)。认为守“”即是循天理,失礼即是违背天理。

猜你喜欢

  • 行在会子

    见“会子”。

  • 行三司

    官署名。金代置,掌劝农催租、军需科差及盐铁酒榷。兴定三年(1219)七月,置于汴京东、西、南三路。以户部侍郎分摄司事,三司使居中总领。

  • 至治

    年号。(1)大理段思良年号(946—951)。凡六年。(2)元英宗年号(1321—1323)。凡三年。

  • 宋武帝

    363—422即刘裕。南朝宋创建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德舆,小名寄奴。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家贫,以种地、樵渔、卖履为业。初为晋冠军司马。安帝隆安三年(399),辅国

  • 哭祖庙

    京剧剧目。清末汪笑侬在传统剧目基础上加工而成。共六场。写三国时魏兵围成都,蜀后主刘禅欲降,其子北地王刘谌进宫谏劝,禅不听,谌怒而回府,先杀家人,再至祖庙哭诉祖宗创业之难、不忍见亡国之惨,旋自刎殉国。八

  •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

    元京城侍卫军中一支的指挥机构。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立虎贲军,成宗元贞三年(1297)改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领奥鲁事务。领以都指挥使、副使、佥事。下辖千户所六翼。

  • 顺圣川

    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东西延袤二百余里,地多美刍,明代牧马于此。成化十九年(1483),小王子寇大同诸堡,长驱至顺圣川,即此。

  • 琅邪国

    东汉建武十五年(39)置,封皇子刘京为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治琅邪县(今山东胶南市西南夏河),五年移治开阳县(今临沂市北)。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日照、胶南、苍山、临沭、莒县、莒南、五莲、沂水、沂南

  • 白狼王歌

    诗歌名。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汶山(治今四川茂汶北)以西白狼、槃木等百余国举种奉贡称臣。白狼王唐菆献《乐德》、《慕德》、《怀德》歌诗三章。益州刺史朱辅令犍为郡掾田恭(一作由恭)译其辞语,呈送朝廷。《东观汉

  • 大询

    周代国君以大事征询民意。《周礼·地官·乡大夫》:“大询于众庶。”郑玄注:“大询者,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孔颖达疏:“国有大事必顺于民心,故与众庶询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