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礼部司

礼部司

官署名。隋、唐、五代尚书省礼部四司之头司。掌礼乐、学校、仪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铺设及丧葬、赙赠之事。隋初设侍郎一人领司事,开皇六年(586)另设员外郎一人司籍帐。大业三年(607),升侍郎为尚书之佐,改其司为仪曹,长官为仪曹郎,废员外郎而置承务郎。唐武德三年(620)复旧。以郎中、员外郎为司之正、副长官。龙朔二年(662)改名司礼司,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名春官司,神龙元年(705)复旧。

猜你喜欢

  • 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治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移治资阳县(今市),隋开皇七年(587)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大业初改为资阳郡,唐武德

  • 太子左右司御副率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宗卫副率置,为太子左、右司御率府次官,员各二人,从四品上。神龙元年(705)又改为左、右宗卫副率,景云二年(711)复名左、右司御副率。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

  • 点灯子

    ?—1631明陕西清涧人。本名赵四儿,又名赵胜,一说名孟长庚。本为书生。崇祯三年(1630)于清涧起义,转战陕、晋。四年被叛徒出卖,死于山西石楼。

  • 吴赞成

    ?—1884清安徽庐江人,字存甫。拔贡出身。咸丰二年(1852)授广东永安知县。七年补德庆知府、署惠潮嘉道。同治四年(1865)与太平军余部对抗。旋调天津制造局,补天津道。后历任顺天府尹,督办福建船政

  • 改兑

    ①明代漕运方式之一。见“长运”。②即改兑米。清代指运往通州仓之漕粮。原额七十万石,内含折征。乾隆十八年(1753)实征五十万石有奇,嘉庆十七年(1812)为四十二万石,光绪十三年(1887)为二十七万

  • 刬马军

    明隆庆年间,广西迁江(今来宾)地区壮族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其中北三与河塘两处起义军,矫健轻捷,擅长弩射,常以小部队机动作战,号称“刬马军”。

  • 陔余(餘)丛考

    书名。清赵翼撰。四十三卷。为作者从黔西罢官后之读书笔记。赵氏读书有所得即札记别纸,以其为“循陔”时所辑,故名。全书编次以类相从,一至四卷论经义,五至十五卷论史学,十六至二十一卷论掌故,二十二至二十四卷

  • 栎阳

    战国秦都。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渭河北岸的石川河东流折向南的转弯处,包括关庄、新义、东西党家、南丁、华刘、汤家七个自然村地。献公二年(前383)徙都于此,至孝公十二年(前350)徙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

  • 沣水

    一作丰水、酆水。即今陕西长安县境沣河,源出秦岭,北流入渭,惟下流古今有变迁。西周丰京建于此河西岸,镐京建于此河东岸。《诗·文王有声》郑玄笺:“丰邑在丰水之西,镐京在丰水之东。”

  • 州判

    官名。清代知州之佐贰官。从七品。与州同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全国设直隶州州判三十五人,属州州判三十五人,管河州判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