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监

秘书监

①官名。东汉延熹二年(159)置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校定文字,属太常。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初,置为秘书署长官,掌管艺文图籍,员一人,三品。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王肃任此职,上表论秘书不应属少府,后遂不复属。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罢此职。永平元年(291)复置,为秘书寺长官,综理经籍,考校古今,课试署吏,统著作局,掌国史修撰并管理中外三阁图书。三品。十六国后赵、前秦、后燕亦置。南北朝时为秘书省长官,仍掌图书经籍之事,领著作省。南朝宋定为三品;梁天监七年(508)定为第十一班;陈改为第四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职令定为从二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三品。北齐时仍三品。隋代领著作、太史二曹,初为正三品,大业三年(607)改为从三品,后改名秘书令。唐武德初,复改秘书监,从三品。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太史,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称麟台监,神龙元年(705)复旧。掌邦国经籍之事,并统著书、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置中大夫代此为新寄禄官,而以此职为秘书省长官,员一人,正四品,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金代为秘书监长官,从三品。②官署名。辽代置,南面官,以太监为长官,少监为次官,设监丞、主簿、秘书郎、正字等属官。并统著作局。掌经籍图书,天文历数则析归司天监。金亦置,以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一员为次官,下设丞一员,秘书郎二员,通掌经籍图书;校书郎一员,专掌校勘在监文籍。统著作局、笔砚局、书画局、司天台等。元沿置,秩正三品,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以卿为长官,员四人,参用宦者二人。以太监为副长官,员二人。下设少监二员,监丞二员,典簿一员,令史三员,知印、奏差各二员,译史、通事各一员,典书二员,典吏一员。属官有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二员,辨验书画直长一员。

猜你喜欢

  • 马可古儿吉思

    1446—1465或1466又译蒙古勒克哷青吉斯、墨尔古尔格思、麻儿可儿、马儿可儿吉思、麦儿苦儿吉思、马儿苦儿吉思等。明代蒙古可汗。岱总汗脱脱不花幼子。景泰五年(1454,一说景泰三年)即汗位,号乌珂

  • 蜀燹述略

    书名。清末余鸿观著。六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成书。是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蓝朝柱、李永和部转战四川时,被杀清将、豪绅、团勇的事略总集。资料得自见闻及辑录他人诗文、杂集。所列姓名以年为序。征引资料

  • 支言集

    见“吴文正公集”。

  •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又称西安西大寺、化觉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据明嘉靖年间所立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当时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建筑规模宏大,主殿可容干人礼拜。寺内藏历代碑碣

  • 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

    见“三旗庄头处”。

  • 正选

    清代吏部铨选制度。为月选官员班秩之一。凡内外官缺出,以正班之员选补。单、双月选官缺,分别以进士、举人、恩贡、拔贡、副贡、荫生、散馆庶吉士、满教习、教习及捐输、应升、俸满即升、卓异、俸深、议叙、降调、开

  • 铸印局大使

    官名。明清礼部铸印局官员。明洪武设,一人,为主官。掌理铸造金宝、金印及内外百司之印信,并改铸、换铸印信。清乾隆二年(1737)设汉大使一人,为铸印局属官,未入流。由本部期满儒士选充,五年称职以应升官用

  • 沐天波

    1618—1661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字玉液。回族。沐英十二代孙,黔国公沐启元长子。崇祯三年(1630),袭父职,挂征南将军印,威慑一隅,权力拟于亲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十二月,安

  • 方言

    书名。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扬子方言》、《别国方言》、《方言》。西汉扬雄撰。是中国最早的方言学著作。作者自称撰写此书历时二十七年,除参考存世典籍材料外,又向“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

  • 乙弗部

    亦作乙弗勿敌国、乙弗鲜卑、卑和虏等。鲜卑部落之一。原居漠南,后一部分迁至青海一带。十六国时,先后为南凉、西秦、北凉所役属。五世纪初,为吐谷浑所并。另一部分投北魏,姓乙弗氏,后改乙氏。首领乙瓌娶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