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侃
南朝梁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祖忻。初仕北魏为泰山太守,有南归之意。大通二年(528)降梁。次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徐、青、冀、兖、衡诸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为侍中。太清二年(548),为都官尚书。时侯景反,直下建康。遂指挥守城事宜。屡击退景军。旋病卒。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
南朝梁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祖忻。初仕北魏为泰山太守,有南归之意。大通二年(528)降梁。次年,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徐、青、冀、兖、衡诸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为侍中。太清二年(548),为都官尚书。时侯景反,直下建康。遂指挥守城事宜。屡击退景军。旋病卒。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
书名。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
太平天国前期诸王之兄弟的称呼。未任事者为闲散国宗,被派遣外出统兵作战者加提督军务衔。其官阶约与燕王、豫王、侯爵、丞相相等。
古泗水入淮之口。因泗水一名清水,故亦名清口,又称淮泗口(《汉书·吴王濞传》)。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东晋元帝时,后赵南侵淮泗,以卞敦为徐州刺史镇泗口;太宁二年(324),晋将刘遐自彭城退保泗口,均指此。
亦称科索、纽配。古代赋役正项外所征的附加项目。唐文宗时,即有纽配。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敕:“所在长吏放杂差役,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后唐明宗时,中书门下上言:“夏秋苗税子,除元征石斗及地头钱,
书名。明陈良谟撰。二卷。良谟,字忠夫,浙江安吉人。正德进士,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是书杂记见闻,多采因果之说,然于正德以后江南社会生活情况,如徽商之活动,亦多有反映。
?—1162金人。与大兴国有亲,或以为渤海人。海陵王亮领三省时,为尚书省令史,参与谋杀熙宗。海陵王即位,为同知广宁尹事,受命杀害广宁尹完颜亨(孛迭)。降为易州刺史,迁同知大兴尹,赐名惟忠,改延安府同知
即“仆散忠义”。
官名。宋初置,初为开封尹副贰。后设开封少尹二人,若遇他官领尹事,则改少尹为判官。治平三年(1066),命判官一人领使院事,民间俗称之为“南司”,掌审察文移簿籍。神宗元丰改制,定为正八品。
即“楚恭孝王”。
书名。清张瑛撰。七卷(内宋本五卷、元本二卷)。以《资治通鉴》清胡克家翻刻本颇多讹误,初校用兴文署元本改正胡刻本,又以宋本对校。宋本计九百余条,元本则以校胡三省注文为多。有光绪八年(1882)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