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道县
西汉置。治奔、巢二水口,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偏东泠水上游。属零陵郡。东晋至南朝齐属营阳郡,梁、陈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移治故泠道县(今宁远县东偏南四十里)。属永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又移治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为南营州治。贞观八年(634)为道州治。天宝元年(742)改为弘道县并移治今道县。北宋建隆三年(962)复为营道县。为道州治,元为道州路治。明洪武九年(1376)废。
西汉置。治奔、巢二水口,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偏东泠水上游。属零陵郡。东晋至南朝齐属营阳郡,梁、陈属永阳郡。隋开皇九年(589)移治故泠道县(今宁远县东偏南四十里)。属永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又移治今湖南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为南营州治。贞观八年(634)为道州治。天宝元年(742)改为弘道县并移治今道县。北宋建隆三年(962)复为营道县。为道州治,元为道州路治。明洪武九年(1376)废。
明陕西咸宁(今西安)人,字士奇。正德进士。嘉靖中历任刑部主事、浙江布政使等。嘉靖二十七年(1548)任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后任户部尚书,改兵部,不久忤旨,未到职即罢为民。著有《西坡集》。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苇子峪外。《辽史·太祖纪》:天赞二年(923),阿保机“军于箭笴山,讨叛奚胡损”,获之,即此。
①官署别称。北魏前期称尚书都省为都曹,为尚书省长官令、仆射及录尚书事综理尚书省所属尚书各部政务而特设之机构,尚书令得称为都曹尚书令,除尚书省长官令、仆射及录尚书事外,他官经皇帝任命,亦得参预都曹事。②
书名。本名《古注疏钩沉》。清余萧客撰。三十卷。为纂集唐以前儒家诸经旧注,钩稽排明,探明源流而作,故借晋杨方《五经钩沉》以名书。首为《叙录》,备述自周至唐诸儒姓氏爵里及其已佚书目;次为《周易》、《尚书》
秦汉时东瓯越人首领。秦统一东瓯,臣属于秦。秦末,率众佐诸侯灭秦。楚汉相争,复助汉灭项羽。汉惠帝三年(前192),受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俗号东瓯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参与吴王刘濞叛乱,及吴破,反
书名。清张涛撰。按年记载咸丰二年(1852)至同治八年(1869)作者耳闻目睹之昆明情况,涉及回民起义军首领马如龙三次围攻昆明和背叛降清、云贵总督潘铎被杀、云南回民起义军首领杜文秀攻打昆明及其失败经过
运销茶叶之商人。自唐代城乡居民形成饮茶习惯后,茶商即出现。唐实行榷茶制后,历代都有对茶商的管理、征税制度。《新唐书·食货志四》:“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宋史·赵开传》:“痛减额以苏茶户,轻立价以惠茶
古历名。三国魏杨伟造。景初元年(237)尚书郎杨伟依据秦汉所采用之《颛顼历》、《太初历》,又损益太史令高堂隆、太史丞韩翊编订之《黄初历》而成,以景初年号命名,并颁行全国。该历定出食限,又推得月食分数法
1836—1895清安徽合肥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咸丰四年(1854)在乡办团练,对抗捻军和太平军,擢千总。同治元年(1862年)率部加入淮军,称“铭字营”,长期在苏浙地区镇压太平军,由参将、副将、
书名。系《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之简称。明方孔炤撰,方以智编。其中《周易时论合编》十五卷。署“桐城方孔炤潜夫论述”;《周易图象几表》八卷,署“皖桐方孔炤潜夫校编”。各卷首有当时精于天文、数学之学者揭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