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曹
①官署名。汉丞相府、三公府所属诸曹之一。掌府吏署用事,以掾主其事。三国、晋丞相府、公府、将军府沿置,晋司徒府增左西曹,改西曹为右西曹。北齐、隋州县置。东晋以前设掾、属,以后设参军、掾、佐等。②西曹书佐及西曹掾、属省称。
①官署名。汉丞相府、三公府所属诸曹之一。掌府吏署用事,以掾主其事。三国、晋丞相府、公府、将军府沿置,晋司徒府增左西曹,改西曹为右西曹。北齐、隋州县置。东晋以前设掾、属,以后设参军、掾、佐等。②西曹书佐及西曹掾、属省称。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设于云南省城昆明,收买税铜之外之余铜,以供各省承办京局额铜之用。
亦称陷马坑。阻敌前进之设施。掘地为坑,深约四尺,宽取便,上架木棍,草土棚覆,宛如荒地。坑内下铁蒺藜、鹿角木、枪、竹签、毒药之类,敌陷入,人马俱伤,伏兵可擒。可为营防,可为埋伏。
?—690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由太学登第。高宗时,以周王府户曹参军与元万顷等召入禁中,参决议奏表疏,时谓北门学士。垂拱中,历鸾台、天官侍郎。永昌元年(689)以春官尚书同平章事。次年,坐罪被杀
山名。唐以来瑶族聚居地之一。在今广东郁南、德庆、云浮等市、县境内。以其山有水注入西江,水口有罗纹石(亦称锦被石),故名。明正统至万历间,不断爆发瑶民起义。万历五年(1577)两广总督凌云翼镇压罗旁瑶民
即“李筌”。
①北魏太和二年(478)分澄城郡置。治白水县(今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白水、蒲城等县地。属华州。西魏废帝二年(553)移治蒲城县(今属陕西)。属同州。隋开皇初废。②南朝宋置。治新巴县(今青川县西南)。辖
官名。北魏太和十五年(491)置,掌宫廷乐事及诸乐官。十七年,定为三品上。
官名。《周礼》谓天官所属有甸师,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以下胥三十人,徒多至三百人。掌耕种藉田,提供王室食用与祭祀所需农产品。甸师外,尚有专司捕兽以供野味的兽人,捕取龟鳖的鳖人等,均属同类人员。
947—1000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初名肩愈,字绍先,号东郊野夫;后更名开,字仲涂,号补亡先生。少好韩愈、柳宗元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开宝进士。太宗攻太原,灭北汉时,曾随同督运八州军
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秩万石。东汉位比三公,地位尊崇。魏、晋、南北朝因之,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仅作为军府名号,加授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无具体职掌。魏、晋、宋二品,开府者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