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本称观世音。佛教菩萨名。梵文意译。又译光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法华经·普门品》云,众生受诸苦难,如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唐代避“世”字讳,乃称观音,后世沿用之。自南北朝起,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
本称观世音。佛教菩萨名。梵文意译。又译光世音,玄奘译作观自在。《法华经·普门品》云,众生受诸苦难,如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故名。唐代避“世”字讳,乃称观音,后世沿用之。自南北朝起,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
一作炎閤。唐南诏王细奴逻孙。姓蒙氏。乌蛮(彝族)。太极元年(712),父逻盛炎卒,嗣立,未几死,弟盛逻皮继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城县置。因境内有伊阙山得名。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寨。《资治通鉴》:隋大业二年(606),炀帝“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东京”,即此。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隋先后属洛
宋度宗年号(1265—1274)。凡十年。
即“供给”。
西周邑。“因彘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即今山西霍州市。《国语·周语》:厉王暴虐,国人暴动,“乃流王于彘”,即此。西汉置县。
北凉沮渠蒙逊年号(412—428)。凡十七年。
官制用语。宋代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所任朝廷官职,称为蕃官。由枢密院与兵部掌管。有三班借职、三班奉职、左班殿直、右班殿直、閤门祗候、左右侍禁、内殿崇班、内殿承制、染院使、洛苑副使、东西头供奉官、内藏库副使、
书名。记春秋时楚国史事。见《孟子·离娄下》。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广州创刊。旬刊。曾公健主编。以传播工商知识、促进工商发展为主旨,设论说、农业、工业、商业、工商时事等栏目。三十四年十月停刊。
695或698—714即李重茂。唐代皇帝。公元710年在位。中宗第四子,后宫庶出。圣历三年(700)封北海王。神龙元年(705)进温王。中宗死,韦后临朝,立为帝。旋韦氏败,被废。景云二年(711)改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