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柱后惠文冠、獬豸冠。本为战国时楚王所戴之冠。秦御史、汉执法官吏、使节亦戴用。《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
即“札萨克”。
1781—1841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字仲因,号滋圃。由行伍升任太湖水师副将。道光七年(1827)擢苏松镇总兵。十三年署江南提督。次年授广东水师提督。增修虎门、南山诸炮台,铸大炮六十座,严整海防。
①一作“仍”。相传为太皡后。风姓之国。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皡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昭公四年(前538):“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
即“大盈库”。
三国时琅邪莒县(今属山东)人,字文向。东汉末,客居吴。孙权任为别部司马,守柴桑长。黄祖子射率数千人来攻,以不满二百人相拒,败之。升为校尉、芜湖令,徙中郎将,督校兵。后迁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
升(昇)清咸丰四年(1854)天地会起义军在广西建立的政权之一。咸丰二年广西天地会首领朱洪英、胡有禄在南宁发动起义,四年攻克广西灌阳,建立升平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朱洪英称镇南王,胡有禄称定南王,
1106—1165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字立夫,一字仲懿,晚号遁庵。绍兴进士,分教潼川府。为遂宁府通判,赈济遭水害灾民。绍兴二十六年(1156),召为光禄丞,改秘书郎,时朝论讳言兵事,作《文思箴》
约426—502北魏渔阳雍奴(今天津武清)人,字阎士。文才俊伟,下笔成章。初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冯太后临朝时,与高允并入禁内,参决大政。进爵安乐侯,累迁中书监。孝文帝时,陈安边之策,建议筑长城于六
官署名。清代理藩院诸司之一。康熙三十八年(1699)分柔远司置,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为柔远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