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二世·根敦嘉措
明后藏达那塞米(今西藏日喀则境内)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扎什伦布寺僧众迎至札寺。弘治七年(1494)入拉萨哲蚌寺。后因噶玛噶举派势盛,避居山南。正德四年(1509)建却科杰寺。七年返扎什伦布寺主持教务。十二年任哲蚌寺座主。嘉靖五年(1526)兼任色拉寺座主。九年在哲蚌寺内创设甘丹颇章;立管理寺属庄园的第巴制度。“达赖喇嘛”称号建立后,被追认为达赖二世。
明后藏达那塞米(今西藏日喀则境内)人。藏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扎什伦布寺僧众迎至札寺。弘治七年(1494)入拉萨哲蚌寺。后因噶玛噶举派势盛,避居山南。正德四年(1509)建却科杰寺。七年返扎什伦布寺主持教务。十二年任哲蚌寺座主。嘉靖五年(1526)兼任色拉寺座主。九年在哲蚌寺内创设甘丹颇章;立管理寺属庄园的第巴制度。“达赖喇嘛”称号建立后,被追认为达赖二世。
496-546南朝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孤贫好学,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初为长沙嗣王侍郎,兼国子助教,讲《尚书》,听者常数百人。后中书舍人贺琛荐为西省学士,助撰《梁官》。累迁中书通事舍人,
?—约689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挺子。江夏王李道宗婿。初为左千牛备身。高宗时,累迁兰、肃州刺史,检校凉州都督。武后临朝,摄司空、护营乾陵。垂拱元年(685),以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无才识
即“赖和木图拉”。
见“荆子口关”。
书名。南宋朱弁撰。十卷。弁于建炎元年(1127)使金,被留十七年。是书为留金时所作,皆追述北宋君臣事迹,其中于王安石变法、蔡京绍述、朋党角逐之故,言之尤详。
古城名。南北朝时称罽饶夷,唐称曲女城,又作葛那及。故地在今印度恒河西岸卡瑙季。公元七世纪上半叶,戒日王统一北印度后迁都于此,玄奘亲历其城。《大唐西域记·曲女城法会》载其长二十余里,广四五里,人烟稠密,
?—409北魏人。鲜卑族。陈留王虔子。道武帝时为左将军,封朱提王。恃宠骄矜,后遇事被谴,乃逃亡雁门(今山西代县),欲为乱,被执。及明元帝即位,引以入侍,说帝诛其非类及雁门人,以泄私忿,不从,乃怀刀入宫
?—1865清云南昆明人,字仲明,号蓉舫。嘉庆进士。曾任编修、御史、内阁学士、侍郎等职。咸丰元年(1851)应诏陈言,饬令各地肃清吏治;增强武备;建言推行保甲制度,严范人民的反抗活动。三年擢工部尚书,
战国时人祭祀的雨神。传名为䓑翳、屏翳、玄冥。屈原《天问》王逸注云:“雨师号呼,则云起而雨下。”
?—523北魏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字法安。初为司徒长兼行参军、检校御史,寻除殄寇将军、奉朝请。少传家学,博通经史。善书法,尤工篆字,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皆其所书。延昌三年(514),奏请撰集字